WFU
顯示具有 運動傷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運動傷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7月28日 星期一

[研究] PRP還是類固醇?運動傷害與疼痛治療的選擇考量

 


運動傷害的治療手段持續進化,其中「注射療法」成為近年熱門選擇。最常被提及的兩大療法,分別是濃厚血小板血漿(PRP,Platelet-Rich Plasma)以及皮質類固醇(Steroid)注射。這兩種治療方式雖同屬於局部注射,但在機轉、療效與風險上卻截然不同,尤其當治療需求不只一次、需要反覆施打時,更需審慎評估彼此間的干擾與交互作用。針對PRP與類固醇在肌腱炎、韌帶損傷、肌肉撕裂與關節退化等運動傷害中,進行深入比較,幫助讀者理清多次注射的利弊與臨床應用建議。

2025年7月19日 星期六

[研究] 網球肘PRP注射後 超音波的追蹤復原狀況

 



外側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俗稱「網球肘」,是一種常見的肌腱附著點病變,其發生率約為1%至3%,多見於40至55歲的成年人。該病症以反覆的手腕伸展與握力動作相關,導致前臂伸肌在肱骨外上髁處產生微小撕裂與發炎反應。儘管大多數患者能在一年內自我痊癒,但對於持續性疼痛與功能障礙者,醫學界仍積極尋求最佳介入治療方式


傳統治療方式如口服非類固醇消炎藥、局部冰敷、復健治療或類固醇注射雖可在短期內減輕症狀,但其長期療效與潛在副作用日益受到質疑。於是,富含生長因子的血小板濃縮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 PRP)注射療法逐漸成為替代選項,並在近年獲得廣泛研究。然多數臨床評估皆著眼於症狀改善,對於是否伴隨組織結構改善,仍存爭議

2025年7月14日 星期一

[研究] 阿基里斯腱斷裂怎麼治療?最新系統性回顧比較手術與保守治療成效

 


阿基里斯腱為人體最強壯的肌腱之一,承受每日運動與負重壓力。然而,急性阿基里斯腱斷裂(Acute Achilles Tendon Rupture, AATR)卻越來越常見,尤其在運動族群與中老年男性中尤為普遍。儘管治療方式主要分為手術與保守兩類,但學術界對於哪一種方式效果更佳,長期存在爭議。

2025年由Yang等人發表於《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的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納入33項研究、涵蓋35,896名病患,為這項醫療抉擇提供最新且具統計意義的實證依據。

2025年6月26日 星期四

[運醫] 遠端橈骨骨骺壓力症候群Gymnast's Wrist是什麼?青少年體操選手手腕疼痛原因之ㄧ




Gymnast's Wrist 是一種常見於青少年體操選手的過度使用性傷害,特別是當上肢需長時間承受體重時,遠端橈骨骨骺是最容易受傷的部位之一,因其承受高壓軸向負重與反覆性的壓力、扭轉
力與牽引力


流行病學 


  • 約有 46% 至 88% 的青少年體操選手曾出現腕部疼痛症狀

  • 年齡介於 10 至 14 歲的選手中,有 83% 有腕部疼痛,且多達 51% 出現第二級以上的骨骺壓力損傷

  • 約 45% 患者的疼痛持續超過六個月

2025年4月20日 星期日

[跑步] 跑得更遠、更安全:最新研究告訴你如何有效預防跑步傷害

 


跑步看似簡單,只要換上跑鞋就能上路,但實際上卻總是伴隨著相當高的傷害風險。最新系統性研究指出,光是在一年內,休閒跑者出現跑步相關傷害的機率就高達32%到50%,而對於新手跑者或青少年來說,這個比例可能更高。一再復發的傷痛,無論是膝蓋疼痛、腳踝扭傷還是足底筋膜炎,總是不斷提醒我們:預防跑步傷害比想像中更為複雜,絕非僅靠一雙好鞋或偶爾伸展就能解決

最近《Translational Sports Medicine》期刊發表了一篇完整的回顧性研究(Scoping Review),彙整了106篇從隨機對照試驗到專家意見的相關文獻,為我們提供了一張預防跑步傷害的完整地圖。本文將結合這份研究與最新的科學觀點,帶你深入了解預防跑步傷害的關鍵因素。

2025年3月20日 星期四

[運醫] 足部副骨完整介紹:類型、症狀、診斷與治療對策


足部副骨(Accessory Bones of the Foot)是發育過程中形成的額外小骨,屬於正常變異的一部分。約有5-40%的人擁有不同種類的副骨,大多無症狀,但部分副骨可能因外力刺激或解剖位置而引發疼痛或功能異常


常見的足部副骨包括副舟狀骨(Accessory Navicular)、副距骨(Os Trigonum)、副骰骨(Os Peroneum)、副第五蹠骨(Os Vesalianum)、跖間骨(Os Intermetatarseum)、舟骨上副骨(Os Supranaviculare)、跟骨前副骨(Os Calcaneus Secundarius)、載距突副骨(Os Sustentaculi)、內踝副骨(Os Subtibiale)、外踝副骨(Os Subfibulare)等


以下將詳細介紹幾種臨床上較重要或常見的足部副骨,說明其解剖特徵、成因、年齡層發生率、臨床意義、症狀、診斷與治療方式

2025年2月8日 星期六

[運醫] 小腿疼痛找不到原因?揭開急慢性腔室症候群的差異

 


腔室症候群 (Compartment Syndrome) 是指小腿腔室內的壓力異常升高,導致血流受限及組織缺血,此病症可分為 急性 (Acute) 和 慢性 (Chronic, 又稱運動型腔室症候群, CECS)

  • 急性腔室症候群 (Acute Compartment Syndrome) 屬於醫療急症,常因創傷 (如骨折、挫傷) 或出血導致,需要緊急處理以防止組織壞死
  • 慢性腔室症候群 (Chronic Exertio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CECS) 通常由重複性運動引起,症狀隨運動發生並在休息後緩解

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

[運醫] 手指運動損傷警報!解析指骨損傷的病因與治療

 



指骨損傷常因直接外力造成,例如遠端指骨被壓碎,伴隨高概率的軟組織損傷(如指甲床損傷,指骨脫位通常與韌帶和肌腱損傷有關



流行病學


  • 手部骨折佔所有骨折的 19–28%,其中指骨骨折是青少年與成年人最常見的運動相關骨折
  • 50% 的手部骨折是遠端指骨骨折
  • 手部最常見的脫位是近端指間關節(PIP)的背側脫位

[運醫] 高踝扭傷的危機 常扭傷腳踝的人需知風險與預後



高踝扭傷是脛腓聯合損傷的一種形式,涉及踝關節內穩定性的破壞,主要由前後脛腓韌帶和骨間膜所提供支持,通常因外力導致的突然踝關節外旋和過度背屈而引發。這個損傷的治療與追蹤非常重要,因為可能導致運動練習長久的缺席,甚至可能需要外科介入,並且與長期的踝關節功能障礙相關


穩定性是由遠端脛骨和腓骨之間的骨性和韌帶關係共同維持。腓骨位於脛骨的一個凹形三角溝(即切跡)內,前下脛腓韌帶(AITFL)、骨間韌帶(IOL)、骨間膜、後下脛腓韌帶(PITFL)和下橫韌帶(inferior transcerse tibiofibular ligament)組成了韌帶聯結。三角韌帶也有助於韌帶聯結的穩定性。

[運醫] 腳踝骨折的病史與典型症狀:如何快速辨別並處理




腳踝骨折不算少見,每年約170例踝部骨折每10萬人,大多數腳踝骨折為內外踝骨折,70%為單踝骨折(以外踝最常見),20%為雙踝骨折,10%為三踝骨折(內踝、外踝和後踝)

[運醫] 握桿運動的隱憂 鉤狀骨骨折類型與成因剖析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國防部長張育成選手2023年3月打完經典賽後,4月在大聯盟出現鉤狀骨骨折的狀況,雖然立即接受正確的診斷跟手術,但後續幾個月仍有影響打擊狀況。勾狀骨骨折是罕見的傷害,容易被忽視,最常見於運動員直接撞擊鉤狀骨造成

鉤狀骨包括鉤骨 (Hook of Hamate) 和鉤骨體 (Body of Hamate) 的骨折

  • 骨折類型:
    • 類型1:鉤骨hook骨折(最常見)
      • 第1型avulsion
      • 第2型middle of hook 中間
      • 第3型base of hook 鉤骨基部
    • 類型2:鉤骨體
      • 第2a型:冠狀面coronal骨折(背側斜裂和分裂)
      • 類型2b:橫向transverse骨折

[運醫] 肩膀鬆鬆的?了解肩鎖關節分離 高衝擊運動或勞動者必看解析

 


肩鎖關節關節分離(脫位)約佔所有其他肩帶損傷的 10%,受影響的人群通常是 20 至 30 歲的年輕運動男性。這些肩部損傷中近一半(40-50%)發生在接觸性運動中,並且在 18%的患者中發現了相關的肩部損傷。



肩鎖關節分離是指鎖骨與肩峰之間因肩鎖關節(AC)和喙鎖韌帶(CC)受傷導致的分離。分級基於X光檢查結果,用於評估肩鎖囊、肩鎖外韌帶及支撐結構受損的程度(I至VI型)

  • 肩鎖韌帶:主要提供前後方向的穩定性,與斜方肌與三角肌筋膜融合形成肩鎖關節囊
  • 喙鎖韌帶:間接提供下方向的穩定性,由梯形和錐狀韌帶組成


肩鎖關節是一個位於肩峰內側與鎖骨遠端關節面之間的滑動關節,這個關節將肩膀連接到軀幹骨骼。肩鎖關節同時協調三個關節運動,包括肩胛肱關節、肩胛胸廓關節和胸鎖關節。 每個關節都有靜態和動態穩定結構。

  • 靜態穩定結構在肩鎖關節的穩定性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包括肩鎖韌帶和關節囊。 主要的水平面穩定結構是上肩鎖韌帶和後肩鎖韌帶,而肩鎖關節的主要垂直穩定結構是圓韌帶和梯形韌帶(CC 韌帶)
  • 動態穩定器在肩鎖分離中扮演次要角色,包括附著於鎖骨的三角肌前纖維和通過筋膜附著於肩峰的斜方肌


[運醫] 舟狀骨骨折解析:腕骨最常見的隱藏危機

 




「舟狀骨」一詞源自希臘語,意為「船」。舟狀骨的形狀相對較長且彎曲,類似於一艘船,正好位於橈骨遠端,對於手腕關節的運動和穩定性都非常重要,舟狀骨是腕骨中最常見的骨折,骨折可發生在三個解剖部位:近端、腰部、遠端,傷害的機制通常為摔倒時手腕過度伸展,近端的骨折有較高的癒合不良(非癒合)風險


主要是因為舟骨的血供是“逆向”的:血液進入最接近拇指的舟骨部分(遠端),然後向最接近身體的舟骨部分(近端)流動。因此遠端舟骨的骨折癒合速度遠快於近端舟骨的骨折。事實上,近端舟骨骨折有可能完全中斷血供,導致舟骨的一部分壞死或死亡。這種現象稱為“缺血性壞死”,可能會在手腕上造成長期問題。


舟骨骨折通常發生在摔倒時手掌伸出,重量壓在手掌上。在這種摔倒情況下,較大的前臂骨(橈骨)也可能會骨折,這取決於手在著地時的姿勢,傷害也可能在運動活動或汽車碰撞中發生。

2024年12月30日 星期一

[運醫] 手指撞擊傷害 遠端指間關節DIP脫位必備知識




手指有近端關節PIP跟遠端指間關節DIP,PIP 關節是運動中受傷最常見的部位,PIP 關節的鉸鏈運動允許從約 0° 到 110° 的屈曲和伸展,DIP 關節的功能類似於 PIP 關節,DIP 關節的運動範圍較小,屈曲範圍約為 0° 到 80°。

而手指的遠端指間關節 (DIP) 或第一指間關節 (IP) 的脫位,常見機制是 DIP 關節的過度伸展損傷,稱為撞擊指 (jammed finger)



流行病學


  • 純粹的 DIP 脫位並不常見,通常伴隨骨折或肌腱撕裂
  • 相較於近端指間關節 PIP的脫位,DIP 脫位較少見
  • 多數脫位為背側脫位,特別是在運動事件中發生,可能導致關節內掌板(volar plate)損傷
  • 最常見於籃球、足球、壘球和棒球運動中
  • 掌側脫位通常與擠壓或扭轉損傷相關,可能導致末端伸肌腱插入點的破裂,增加處理難度
  • 同時發生的 DIP 和 PIP 脫位較罕見,但多見於環指和小指

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運醫] 耳廓血腫:如何避免高風險運動的菜花耳

 


耳廓血腫:耳部受傷後,血液積聚在耳廓的皮膚和軟骨之間,通常由直接撞擊或摩擦引起,如果不處理,可能導致耳廓軟骨壞死和瘢痕組織形成,導致永久性耳廓變形,稱為「菜花耳」

耳廓或外耳廓由彈性軟骨組成,外面包裹著致密的纖維充填的軟骨膜和皮膚。耳廓的纖維軟骨結構有助於其機械支撐和三維形狀,耳垂則是例外,因為它主要由纖維脂肪組織組成。軟骨膜具有重要功能,提供結構支持以維持耳朵的形狀和完整性。血管供應不良的軟骨依賴軟骨膜的血液供應來獲取氧氣和營養

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運醫] 肩膀脫位與腋神經損傷 的核心資訊



腋神經來自臂叢後束,源於 C5 為主和 C6 神經根,偶爾會有C4,穿過上臂後側的四角空間,分為前支和後支,前支圍繞肱骨後外側(手術)頸走行,並支配三角肌前束和中束。後支分運動支感覺支,運動支配小圓肌和三角肌後束,感覺支配上外側臂皮神經,提供肩外側的感覺


腋神經病變的常見原因包括肩關節脫位、肱骨頸骨折以及直接鈍力創傷,這種病變可能導致肩部外展和外旋無力,並影響上臂外側的感覺


肩關節的不幸三聯症unhappy triad包括肩關節脫位,導致旋轉袖撕裂和腋神經損傷,發生在 9-18%的前肩脫位中,在 40 歲之後,前肩脫位導致「不幸三聯症」的風險增加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運醫] 為什麼你的腳像踩著小石頭?解讀前足痛原因



 

前足痛通常位置在腳掌前端,腳趾後方的部位出現尖銳、隱痛或灼燒感,當站立、跑步、彎曲腳或走路時,尤其是在硬地面上赤腳行走時,疼痛會加劇,而休息時疼痛會改善。有些人感覺感覺鞋子裡有一顆小石子。

前足痛發生在蹠骨頭的足底側,可視為一種症狀而非特定疾病,原發性前足痛代表由內在因素引起,如蹠骨頭過長、腳姆指外翻或其他先天性畸形。次發性前足痛:可能由創傷、過度使用或不良鞋子引起

足部的內外側由這些關節和足部的小姿勢肌肉維持。關節下方有一層脂肪墊,以緩衝行走和跑步時的衝擊。內側縱弓的異常功能可以影響下肢生物力學,橫弓和前足的異常也可能影響下肢生物力學。橫弓的塌陷影響步態的推進階段,即站立階段的最後 30%,只有前足與地面接觸,而前足的異常生物力學可能會進一步對下肢在推進過程中產生負面影響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運醫] 胸骨骨折危機:車禍、運動與壓胸的可能原因揭秘



胸骨骨折發生在約 5%的鈍性胸部創傷中,胸骨柄是最常受傷的部分,在所有汽車碰撞中發生率為 3-6.8% ,另外CPR常導致胸骨骨折,一項大體的研究發現 18%的患者有胸骨骨折,其中85%為胸骨體骨折 (不過CPR要救人優先,胸骨骨折等就回來再處理)


胸骨是一塊扁平的骨頭,位於前胸壁的中央。它由三個部分組成:柄部(最上部)、身體(中部)、劍突(最低部)



  • 直接損傷
    • 因直接力量作用於胸骨造成,最常見於胸骨體下部受擊
    • 骨折通常發生於胸骨柄附近
  • 間接損傷
    • 因頸胸椎屈曲壓縮損傷導致,通常為頸椎被迫屈曲,造成上兩根肋骨將胸骨柄向後推移
    • 可因下巴撞擊胸骨柄而惡化
    • 通常涉及胸骨的上兩節
  • 應力性骨折
    • 因胸壁肌肉、肋骨及鎖骨的反覆運動所致,應力傳導至胸骨
  • 肌肉引起的骨折
    • 因劇烈的肌肉作用導致相對抗的肌肉群之間造成的骨折
    • 極為罕見

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

[運醫] 距骨骨折的影響 從解剖解析到高風險運動的挑戰

 


距骨骨折(Fracture, Talus)是一種相對罕見的骨折,通常影響距骨頸、外側突起或距骨圓頂的骨軟骨部分,但距骨也可能發生罕見的壓力性骨折


距骨是構成踝關節下部的骨頭(脛骨和腓骨構成上部),踝關節使腳能夠上下移動。距骨也位於跟骨(跟骨)之上,距骨和跟骨一起形成了距下關節,這個關節使腳能夠向內和向外移動


最常見的是踝骨在其中部,即所謂的「頸部」處骨折,頸部位於踝骨的「身體」與位於腳部更下方的「頭部」之間,身體位於脛骨下方。距骨頸骨折佔距骨骨折的50%,距骨體骨折佔40%,距骨頭骨折佔5%至10%,其中一類常見的距骨體骨折為「牧羊人骨折」,即後結節骨折。而「滑雪板運動員的踝關節骨折」是距骨體骨折的第二常見類型,主要為外側突起骨折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運醫] 阿基里斯腱斷裂知多少?成因解析與術後訓練建議


Achilles tendon rupture,或稱為阿基里斯腱斷裂,是指阿基里斯腱完全斷裂,通常發生在距離跟骨插入處2到6公分的區域,此處血液供應較差,此疾病可能與過去的肌腱變性及微小損傷相關

常見於30至40歲的男性,主要在從事運動時發生,特別發生在從事偶爾活動的人群中,通常被稱為「週末戰士」運動員,並且最常見於足球、球拍運動或籃球中。據統計,這些受傷可能在 20%患者中被誤診為踝關節扭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