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看似簡單,只要換上跑鞋就能上路,但實際上卻總是伴隨著相當高的傷害風險。最新系統性研究指出,光是在一年內,休閒跑者出現跑步相關傷害的機率就高達32%到50%,而對於新手跑者或青少年來說,這個比例可能更高。一再復發的傷痛,無論是膝蓋疼痛、腳踝扭傷還是足底筋膜炎,總是不斷提醒我們:預防跑步傷害比想像中更為複雜,絕非僅靠一雙好鞋或偶爾伸展就能解決
最近《Translational Sports Medicine》期刊發表了一篇完整的回顧性研究(Scoping Review),彙整了106篇從隨機對照試驗到專家意見的相關文獻,為我們提供了一張預防跑步傷害的完整地圖。本文將結合這份研究與最新的科學觀點,帶你深入了解預防跑步傷害的關鍵因素。
常見預防策略:科學證據的有效性與限制
這篇研究全面回顧了各種預防策略,包括肌力訓練、步態再教育、漸進式跑步計畫、跑鞋選擇、穿戴式科技以及恢復策略等。總結來看,所有策略各有其適合的對象與使用條件,但沒有一個策略能夠獨自解決所有問題
肌力訓練是當中證據較為明確的策略之一。研究顯示,只要有專業教練或醫療人員監督,每週兩次針對臀部、股四頭肌、足底肌群的訓練,就能有效降低跑步傷害約15%至47%。但遺憾的是,大多數跑者無法長期堅持,缺乏持續的監督和支持成為此策略成效的最大限制。
步態再教育是近年新興的策略,藉由穿戴式感測器、節拍器或即時回饋的方式,協助跑者調整步頻與著地模式,減輕對關節與肌腱的衝擊。儘管研究顯示短期有良好效果,但撤除即時回饋後,效果能否持續,仍需更多長期研究來驗證。
漸進式跑步計畫則尤其適合初學者或BMI較高的跑者。透過每週增加跑量不超過10%至15%的原則,搭配固定的休息週,有助降低初期過度使用傷害。但此策略須搭配個人化的跑步監控工具,才能更好地掌握訓練負荷的變化。
在跑鞋選擇方面,科學文獻提醒我們,並不存在所謂「完美的跑鞋」。厚底鞋或極簡鞋款各有利弊,重點是在轉換鞋款時必須安排足夠長的適應期(約6週以上),同時搭配小腿肌力訓練,避免肌腱與足底筋膜不適應而受傷。
恢復策略雖然看似簡單,卻經常被跑者忽略。足夠的睡眠(每晚至少7小時)和充足的蛋白質攝取(約每公斤體重1.6克)已被證實能大幅降低傷害風險,應該被視為訓練計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與跑步訓練本身同樣重要。
一般跑者與專家之間的落差
儘管科學證據指出上述策略都有助降低傷害風險,但實務上,跑者們的行為卻經常偏離專家建議。原因其實非常單純:跑者更傾向選擇對現有生活習慣影響較小、容易執行的策略,例如換鞋或使用護具,而非持續且需額外投入時間和精力的肌力訓練或規律的跑量管理。
行為科學提出的COM-B模型解釋了這種落差:跑者即便知道肌力訓練很重要,但若缺乏執行訓練的環境(機會)或持續的動力(動機),就很難持續執行。因此,僅僅提供資訊並不足夠,必須搭配教練或同儕支持、穿戴裝置回饋,甚至善用跑團社交壓力等方式,協助跑者真正做到行為上的改變。
如何建立有效的個人化預防方案
要成功預防跑步傷害,個人化方案絕對是關鍵。研究指出,有效方案必須涵蓋三個步驟:風險評估、核心策略執行與持續監督。
首先,跑者需要了解自身的傷害風險,例如過去的傷病史、近期的睡眠狀況與跑步負荷的變動。透過穿戴式裝置評估急慢比(ACWR),掌握自己的負荷狀態,才能避免傷害風險快速上升。
其次,在核心策略執行上,每週規律的肌力訓練、合理的跑量增加與充分的恢復措施是必須同時進行的。這些核心策略必須被明確排入每週行事曆中,不能僅靠自我意志力臨時起意執行。
這篇研究為未來的跑步傷害預防提供了幾個重要方向:
- 個人化與多面向方案: 告別「一體適用」的思維。預防計畫需要根據跑者的個人狀況(年齡、體重、經驗、目標、足型、過往傷病史等)量身打造,並結合多種策略(如肌力訓練、跑量監控、適當跑鞋、恢復策略等)。
- 加強支持與監督: 無論是透過教練指導、跑團同儕支持、醫師、治療師等醫療專業人員的協助,還是利用有回饋功能的穿戴裝置或數位健康平台,提供跑者持續的支持、監督和回饋至關重要。
- 有效的教育: 不僅要提供知識,更要幫助跑者理解「為何」要做某項預防措施,並結合行為改變策略來克服執行上的障礙。教育內容應包含如何辨識早期傷害警訊並做出適當反應。
- 關注新興策略: 步態再教育、穿戴式科技和恢復策略(如睡眠、營養管理)是未來值得投入更多研究的潛力領域,這些策略或許也更符合跑者追求便利性的偏好。
- 從年輕跑者開始: 傷害預防觀念和習慣應及早建立,特別是針對青少年跑者,鼓勵參與多樣化運動,避免過早專項化,並關注發育期的負荷管理。
小結
這份回顧性研究告訴我們,預防跑步傷害並非不可能任務,但絕對沒有捷徑可走。透過個人化的評估、扎實且規律的核心訓練,以及持續的專業支持,才能真正有效降低傷害風險,讓跑步不再成為負擔,而是一種長期健康的生活方式。
參考資料
Transl Sports Med. 2025 Feb 25:2025:300754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