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5年5月4日 星期日

[閱讀] 徒手健身 肌群訓練解剖全書

 


在門診中,經常有病人問我:「醫師,我在家可以做哪些運動來增強肌力?」除了專業的教練指導外,徒手健身大概是最合適且安全的方法之一,而這本《徒手健身 肌群訓練解剖全書》,包括不少會推薦給這類患者以及一般運動愛好者的內容


書名乍看之下或許會讓人誤以為只是另一本「動作圖鑑」,實際上,它不僅圖解精緻,內容更結合了解剖學與運動科學,對於想深入了解身體運作方式、正確訓練各大肌群的人來說,是一本相當實用且專業的參考資料


從肌肉理解 為什麼要這樣訓練


許多人做運動只是照著網路圖片或健身APP跟練,卻不清楚自己到底在訓練什麼。《徒手健身 肌群訓練解剖全書》最大的特色,是將每個動作與肌肉解剖結合起來,讓讀者不僅知道「做了什麼」,還能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每一個訓練動作,書中都會搭配彩色肌肉圖示,標示出參與發力的主要肌群,並區分主動肌與輔助肌,這樣的設計有助於提升動作意識與訓練專注度


舉例來說,傳統的伏地挺身常被認為只是練胸肌,但書中詳細標示了肩膀、胸大、肱二頭肌甚至核心肌群的參與,讓我們更清楚動作的全貌與變化方式。這樣的理解,也有助於避免代償動作造成不必要的肌肉疲勞或受傷風險


沒有器材也沒藉口  徒手訓練的價值


在運動醫學領域中,我們常說「持續性」才是訓練效果的關鍵。很多人三分鐘熱度,最大問題不是動作不標準,而是沒有可行的訓練環境與工具。這本書提供的,是一套幾乎不需要任何器材的肌力訓練方案。除了自體重量,常見的椅子、牆壁、背包、水瓶,都能成為動作的變化工具


對上班族、家中照顧者、學生來說,這種「就地取材」的訓練模式大大降低了門檻。也因此,我在門診建議患者開始訓練時,不再只侷限於運動中心或健身房,而是希望他們能把「運動」這件事融入生活


循序漸進 每個人都能找到起點


書中每一個訓練部位,皆按照簡易、正常與進階難度做分級設計,並給出動作調整建議。這讓訓練不再是「一次就要做到完美」,而是有階段、有目標地進步。尤其對於年長者或剛從傷後復健期過渡到自主訓練者來說,這種漸進式的安排,能有效避免動作過度導致二次傷害


我也特別欣賞作者對於訓練原則的重視,包括特異性、超負荷、恢復、連續性等觀念,都有適當介紹。這讓讀者不只是「照著做」,而是能培養訓練邏輯,知道什麼時候該進階,什麼時候該暫停或調整


書不只是好看 更要實用


整體來說,這是一本能實際拿來運用的書。不論是一般民眾想規劃自主訓練,或是運動教練在與個案討論居家運動時作為範例,都非常適合。我自己也曾利用書中的幾個訓練模式設計患者回家作業,效果很好,病患也反映圖示清楚、內容實用


當然,若你已是有經驗的教練或進階訓練者,這本書也能提供不少刺激思考的內容,特別是在動作變化與肌群控制上的說明,能幫助你優化自己的訓練處方


小結


我們常說:「開始運動最難,但只要開始了,就會慢慢習慣。」這本書所做的,就是把「開始這件事」變得更簡單、更具可行性。它不僅降低訓練門檻,也提升了學習門檻,讓你從第一天開始,就能以正確的方式與自己的身體對話跟訓練


如果你正在尋找一本能陪你居家訓練、又能兼顧科學與實用性的書,那我會真心地推薦這一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