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6月16日 星期三

[運醫] 身體組成分析與Inbody介紹

 


人體是個奧妙的組成,從微小分子、細胞,一直到構成組織、系統,而成為人體,每一個步驟都像是上帝的傑作,了解人體有很多種方式,透過身體動作的感知、生化生理數據的分析、理性與感性的對話等,人類一步步在了解自己與了解人體。


身體組成分析


身體組成分析是用科學量化的方式來分析人體,有很多種方式,包括研究等級的核磁共振、電腦斷層,以及皮脂厚度測量法、圍度測量法、生物電阻分析法BIA、雙能X光吸收測定法DXA等。


了解目前的身體組成,對於後續的運動訓練目標設定,會有參考依據,第一次數字不好看沒關係,反而認真檢視跟運動,會從中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目前的身體組成分析方式,參考1960年代建立的理論人體模式,人種是高加索男性,後來也陸續建立女人跟兒童的參考模式。肥胖是過去研究專注的主題,過多的脂肪跟很多慢性病都有相關,包括中風、高血壓、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心臟疾病等,BMI是個簡單的計算公式,可是無法區分身體脂肪跟肌肉骨骼質量,所以對於肌肉量較多的族群,使用BMI判斷是否肥胖並不適合。


身體組成分析是個不錯的方式,身體組成包括很多名詞,了解基本名詞對於後續的說明會更清楚

體重可以簡化成幾個公式,也可以複雜成好幾個方程式


體重 = 脂肪 + 淨體重(LBM = lean body mass)

     = 體脂質(FM = fat mass) + 去脂質量 (FFM = fat-free mass)

     = 脂肪 + 肌肉 + 骨骼 + 內臟 + 血液 + 殘餘物質


  • 脂質可以分成必需脂質跟非必需脂質,必需脂質在細胞膜,非必需脂質會儲存在脂肪組織,也可以稱為脂肪,而一般常見測量脂肪的方法不一定能測到細胞膜的脂質
  • 淨體重:必須脂質、水分、蛋白質、礦物質、葡萄糖和殘餘物質,也是FFM加上潛在脂質,主要是內臟、骨骼與肌肉,也包括其他神經、骨髓等組織的整體重量(不包括脂肪)
  • 去脂體重FFM:體重減掉脂質量FM
  • 骨質量:全部骨骼的質量
  • 體脂肪量:可以從身體中抽取出的所有脂質
  • 身體水分:要根據情境確認,如果是討論FFM的含水量,有接近74%,另外如果是以全身來看含水量,大約55-60%的水分。


組成模式:透過不同的假設來檢測身體組成,最常用是二組成模式(使用FM和FFM)來估計身體質量,還有三組成、四組成、五組成到更高的模式,越高組成模式理論上準確度越高,但相對限制也比較多,實用性不一定越好



生物電阻分析法BIA


生物電阻抗是BIA方式檢測身體組成常用方式之一,因為簡單好操作、沒有放射線、不需要太多時間,所以廣為接受,大家比較熟悉的分析機器以inbody系列最常見,有170、270、370、570甚至到最新的770機型,每個機型報告呈現方略有不同。

Inbody透過直接部位分別測量(包括四肢與軀幹)、八點觸感式電極系統(專利拇指跟腳後跟電極)、多頻生物電阻抗分析(得到更多訊息)、非經驗法則測量(身體組成參數來自量測到生物電阻抗,而非性別、年齡等差異)等方式,取得比較再現性高且準確的數據。


Inbody數據判讀


身體組成分析透過微小電流與電阻公式計算出不同重量



Inbody可以透過體重、骨骼肌重和脂質重量將體態先粗略分為三個型態,分別是C、I、D
  • C型體態:肌肉量偏少、脂肪量較高,很多少運動或泡芙人第一次量測時的結果,建議要接受運動與營養控制
  • I型體態:如果是在正常區間的I型,代表有一定肌肉量,脂肪也沒有明顯過多,受測者可以維持目前生活型態,但仍有進步的空間,如果是在偏低或過高區間的I型,仍代表不正常
  • D型體態:具有不錯的肌肉量,具有較理想的身體組成,建議維持目前的運動習慣跟良好飲食習慣



肌肉-脂肪分析

BMI:過去研究較常使用的數據,但是在肌肉量較高的族群,BMI的參考價值會下降
PBF體脂肪率:女生正常18-28%,男生10-20%

內臟脂肪級別:正常男性1-9,女性3-9,如果10-15屬於過量,15以上屬於極度過量,過高的話要注意一些相關疾病



部位別肌肉分析

個別肌肉分析:男生手85-115%為標準,女生手80-120%為標準,軀幹和腿部90-110%為標準
部分脂肪分析:80-160%為標準





Inbody評分

主要根據肌肉跟脂肪含量所給出的分數,低於70分、70-80分、80分以上分為三個等級,肌肉量高的人可能超過100分

體重控制:會依據身體組成給予目標體重的建議,給予肌肉跟脂肪控制的公斤數





還有其他評估項目會列在左側,可以調整

身體平衡評估:主要分為上半身跟下半身左右相比,如果上半身差異6-10%為輕度失衡、大於10%為重度失衡,下半身左右腳相差3-5%為輕度失衡,5%為重度失衡

研究參數:包括去脂體重、BMR(基礎代謝率:可作為後續訓練或營養的參考值)、SMI(骨骼肌質量指數用來協助評估肌少狀況)


使用Inbody注意事項


不建議測量:裝有心律調節器、電子醫療裝置或孕婦


根據文獻顯示inbody與真正的身體組成誤差可能有3-8%,減少誤差有幾個辦法
  • 避免暴飲暴食、大量水分飲用、脫水、淋浴或泡澡、劇烈運動後量測
  • 避免擦拭乳液或酒精後量測,小心皮膚過乾或角質層太厚影響數據的狀況
  • 身上有鈦合金金屬、金假牙、戴手錶可能會略微影響數據,但仍可以測量
  • 建議排尿排便後、餐後三小時
  • 每次測量建議同一時間、地點、控制其他相同變數,這樣累積起來的數據趨勢參考價值比較大,如果每次都是運動後測量,就固定每次都是同個時間的運動後量測,減少誤差

小結


任何機器的使用都有優點和缺點,研究文獻的支持也是正反方意見都有,市場上有inbody這樣的身體組成分析儀器,對於大部分家裡只有體重機的人來說還是不錯的選擇,不過所有的數據都可能因為不同狀況而改變,例如接觸情形、當天身體總水量不同、疾病或金屬等,單次的測量帶來的線索比不上長期的趨勢,更重要的是不要被數字所綁架,因為一定會有誤差,不要因為幾次的脂肪量增加而洩氣,回到運動訓練或飲食控制的初衷,長久的健康與持續的運動才是人生。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