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顯示具有 游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游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3月25日 星期一

[游泳] 優化能量系統 提升游泳表現

 


能量系統是運動訓練非常重要的課題,好的訓練可以讓爆發性運動衝得更快,耐力型的運動能量持續更久時間,訓練讓身體適應,並增強能量產生效率與能量傳遞至肌肉的方式。


肌肉細胞中,存在三大基本能量系統可以再生能量ATP,前兩者為無氧代謝,氧化系統為有氧代謝,無氧代謝可以大約供應三分鐘左右的能量(ATP system<10秒,Lactate system約10-180秒),三大能量系統貢獻ATP的生成比例,主要取決於肌肉活動的強度、次要決定因素是運動持續時間,在運動或休息時,沒有任何一個系統能單獨供給能量。

2024年1月17日 星期三

[運醫] 肋骨骨折的成因解析:從創傷到疲勞性骨折

 



肋骨骨折通常發生在胸部創傷之後,通常是鈍器外傷的結果,尤其是在接觸性運動中,另外划船、揮動高爾夫球桿和棒球投擲也可能導致肋骨壓力性骨折。在童年時,肋骨相對於脊柱在矢狀平面上會有較差的旋轉;隨著成熟,肋骨傾向於向上旋轉,胸椎變得更加後凸。

在青春期之前,肋軟骨基本上不會鈣化,而在老年成人中則傾向於鈣化。肋軟骨鈣化在女性中更常見於邊緣位置,在男性中更常見於中央位置,這種區別可能有助於性別鑑定

2023年9月19日 星期二

[游泳] 談寶寶游泳面面觀

 


隨著幼兒的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 ,父母無不希望在嬰兒早期就能夠提供足夠的刺激,引導孩子的發展,因而寶寶游泳這些年越來越盛行。 另外近幾年快速興起的另一個水中活動是嬰兒SPA,透過脖圈游泳讓嬰兒可以在水中接受按摩及參與水的活動。


這些年的研究,也確實認為在生命早期(甚至是三歲以內)足夠的運動與知覺的刺激, 長期而言對孩子的認知功能與學習能力是有助益的,而水中的活動恰巧提供了寶寶這方面非常足夠的訊息。

2021年8月18日 星期三

[運醫] 常見動力鏈與運動傷害評估

 


動力鏈的觀念大約1988年被提出,後來由專家 Andry Vleeming等人發表相關理論與著作,使用名稱包括kinetic chain、anatomy sling或myofascial sling等,目前比較常見的是五條動力鏈,包括深層縱向系統DLS(deep longitudinal susystem or sling)、背側斜向系統POS(posterior oblique susystem or sling)、前側斜向系統AOS(anterior oblique susystem or sling)、側邊穩定系統LS(lateral susystem or sling)、內部核心系統IS(intrinsic susystem or sling),動力鏈出現在不少相關的動作評估系統中,包括物理治療、NKT、CES等,走向跟解剖列車或其他筋膜體系有部分重疊,各有支持理論。

2021年8月10日 星期二

[游泳] COVID-19疫情時期泳池安全嗎?


原文刊登在台灣復健醫學會


新冠病毒與泳池的關係


SARS-CoV-2新冠病毒主要透過飛沫跟接觸傳染,病毒的傳染性跟病毒量、環境溼度、溫度、生物體液的狀況有關,體液(例如唾液、黏液、嘔吐物或糞便等)污染是病毒在水中最常見的傳播方式,其他像眼睛粘膜、皮膚傷口等也是少數的傳染途徑。

2021年7月26日 星期一

[心得] 提升泳速的50堂訓練課

 


很喜歡書中的一句話:不受固定概念拘束的思考方式創造了蝶式


蝶式是1956年才納入奧運的游泳姿勢,原本是為了讓蛙式更快才想出的動作,當時蛙式的划手規定跟現在不同,可以離開水面,而且頭部規定不能全部入水,所以發展出蝶式划手加上蛙式踢腿,這段有趣的動作大約是從1933年美國人Henry Myers開始後一直被使用,甚至到1952年大家蛙式競賽中游的姿勢都不是現在看到的蛙式,後來就規則做修正,並在1956年與蛙式分家,納入蝶式項目。


作者原 英晃是日本專業的游泳選手,曾經拿過1998年亞運金牌、2001年世錦賽決賽,一直到40多歲仍然持續參加日本國內的游泳比賽,是位令人敬佩的鐵人勇者。目前已擔任游泳教練跟日本各地游泳講座講師為主,這本書是他過去幾年教學的精華經驗分享。

2021年7月21日 星期三

[游泳] COVID-19期間的心態準備


疫情的變化掐緊很多游泳業者的脖子,很多人的收入整年大概就這幾個月比較多,剩下的就是打平或補貼過日子,疫情一來打亂超多人的計畫,不少游泳池也經營不下去而關閉,不是關門而是永久關閉了,不像跑步什麼地方都可以跑、腳踏車騎出去就可以開始訓練,原地跑、訓練台還能在家勉強維持原本的訓練狀況,有些泳池關閉是很難在附近找到可以取代的地方。

2021年7月7日 星期三

[游泳] 用浮板練習踢水適合嗎?

 



你一定有在游泳池看過別人用浮板踢水,這是很多人剛學踢水時必備器材,也是不少游泳選手接受訓練時最常使用的器材之一,浮板是在1940年代為了教踢水的動作而發明,一直到現在都還是大家最常買的輔助訓練器材之一,以前訓練每天都有踢水的套餐,從自由式踢水到蝶腰,從間歇到金字塔的距離,各種變化都能讓訓練菜單更多元。

2021年6月18日 星期五

[游泳] 游泳的能量消耗?從四式的不同談起

 


過去不少人說游泳不容易減重,體重的減少來自總熱量的輸入與消耗,如果累積的熱量消耗大於輸出,體重就自然會減少,不同的運動,包括足球、跑步、阻力訓練等都是如此,如果在每次運動後就補充大量的熱量,遠遠超過剛剛運動才消耗的熱量,想透過運動來減重其實很難。

2021年6月11日 星期五

[游泳] 游泳跟游要怎麼跟?

 


跟游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藝術,在鐵人三項或長距離游泳的訓練,可以發現跟在別人後面游比較省力,跟游和自行車的跟車、馬拉松的跟跑一樣,都可以降低阻力,所以在某些長距離游泳賽事中可以被接受,游泳的長訓練也是,跟游其實有些好處,包括減少水阻、不用尋找遠距離目標、水中頭部姿勢容易固定,不過有時候仍要算趟數、確認遠方標的,否則前面的人游錯也會跟著錯。

2021年6月5日 星期六

[心得] 游泳選手體能訓練指南-上半身篇

 


在運動醫學與肌力體能學習的過程,發覺不同類型的運動除了都有自己特別的地方,也有不少相似的觀念。這幾年游泳選手的陸上肌力訓練越來越被重視,難得有一本書是專門在講游泳的陸上訓練,覺得書中內容有很多不錯的地方,值得大家購買細讀,在不能下水的這段時間,透過陸上的體能訓練維持一定的游泳肌力。

2021年3月29日 星期一

[游泳] 注射治療後可以下水游泳嗎?

 


嘉魚是個游泳選手,最近因為肩膀痛來到門診就醫,經過仔細評估與檢查後,針對幾個治療方式討論,其中包括針劑的增生注射治療還有後續的運動訓練,因為接近比賽,目前他每天都有下水的必要,原本以為不錯的治療策略又花了更多時間討論,最後仔細分析優缺點,暫時選擇了其他的治療方式。


幸好,成績還不錯,幾個月後可以參加更高層級的游泳賽事。


還記得以前游泳比賽,賽程第一天不小心在看台上的階梯跌了一跤,小腿脛骨前瞬間就多了一道傷口,當天沒想那麼多,貼著OK蹦就下水了。也還好,年輕人免疫力強,除了比賽後那幾天傷口比較紅腫,需要每天勤擦藥,雖然留下疤痕但沒有更嚴重的感染發生。


打完針可以下水嗎?

2021年3月18日 星期四

[游泳] 魚式游泳體驗心得

 



過去知道國外有三個游泳訓練體系比較著名,美國的魚式游泳total immersion(TI)、俄羅斯羅曼諾夫博士的pose method、澳洲的swim smooth。這三個體系不只有理論,也有相對明確的訓練方式,各自有擅長的立論,像total immersion強調減少水阻,pose method告訴我們划手技巧與建立水感的重要,swim smooth在划手的流暢度與體能訓練方式有其專業的地方。


這次很高興與魚式游泳的準大師級教練程智偉教練,在網路經大神朋友介紹認識,到endless pool去體驗魚式游泳,為了更深了解魚式游泳,把過去翻過的書『輕鬆有效的魚式游泳』再拿出來看過一遍。


魚式游泳(total immersion)是個講求對動作專注跟覺察的訓練方式,原則是全神貫注,不只沈浸在水裡,更要沈浸在感官告訴大腦的訊息。在今天的游泳體驗中,透過本體感覺跟教練攝影的視覺反饋,能快速調整自己的姿勢。

2021年3月10日 星期三

[心得] 孩童參加運動每年大概要花多少錢?

 


有一個長期追蹤的粉專轉錄某篇文章,個人贊成小編的心得,不過因為研究圖表的解釋需要小心,個人也對這篇研究有興趣,所以就寫下關於這篇研究的心得,歡迎討論

2021年2月28日 星期日

[游泳] 游泳中舉足輕重的踝關節角度


踝關節是最容易出現運動傷害的位置,近年踝關節的穩定性與關節活動度受到很多運動訓練的重視,游泳項目也很在意自己的踝關節,因為捷泳、蝶泳、仰泳都需要大角度的踝關節活動度,蛙式比較特別,需要一個高技巧性的足踝動作,才能完成有效的蛙式踢水。

比賽中自由式、蝶式跟仰式的前15公尺的水底下海豚踢,前進的效率也跟踝關節有很大的關係。

2021年1月24日 星期日

[游泳] 泡水的效果?

 


偶爾門診會有因為疼痛的病人問,回家可以泡水嗎?


先不論水的溫度,其實泡在水中就會產生很多生理效應,過去針對溫泉減少疼痛的研究不少,但是泡在水中就有很多學問可以了解。


水的特性讓水中運動有許多優點,可以提升肌力、柔軟度、平衡和耐力,流體力學的特性降低了對關節的衝擊力量,使得肌肉骨骼受傷的風險降到很低,而在水中也會影響呼吸、心血管、腎臟和神經功能。

2021年1月20日 星期三

[游泳] 蛙式游泳的下肢運動傷害

 

最近剛好遇到一位病人,因為過去游泳大多蛙式為主,而造成近期膝蓋疼痛,蛙腳膝最常見的是在膝蓋內側造成的不適,與內側副韌帶或滑囊炎有關,但其他像髕骨疼痛症候群、髕骨肌腱病變也有可能,長期來說可能會導致髕骨軟化症(chondromalacia),美國著名的梅約診所就曾發現超過八年訓練的蛙式選手中,有幾位發現髕骨軟化的狀況。

2021年1月14日 星期四

[游泳] 游泳肩的居家運動訓練


最近門診因為游泳不舒服來看診的病人變多了,游泳是個相對和緩的運動,所以急性的運動傷害很少,但是慢性累積的損傷就較多,同樣游泳肩,每個人就有不同的症狀,除了肩膀之外,有時候伴隨頸部緊繃疼痛的狀況,很多游泳的人有烏龜頸跟圓肩駝背的狀況,其實透過簡單的運動、持續做八週,就可能改善肩頸的不良姿勢與疼痛。


2021年1月7日 星期四

[游泳] 美國奧運代表游泳肩的超音波發現

 


今天門診跟一位鐵人三項的選手聊天,其實每項運動受傷的位置都略有不同,而游泳的游泳肩一直是個難解的問題,因為游泳肩的成因很多,但有幾個重點是一定要檢查跟確認的,其實跟一般常見的靜態超音波檢查略有不同,運動員的超音波檢查建議加上動態檢查,會有很多新奇的發現。

2021年1月1日 星期五

[游泳] 游泳可能造成的姿勢改變

 


上週遇到一位游泳選手,在某大師那邊接受快一年的增生治療,也去醫學中心骨科做過核磁共振,雙肩疼痛的狀況仍然反覆,一直沒有明確的答案,問完病史跟訓練狀況後,透過肌肉與評估姿勢後,心中知道這是不少游泳選手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