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骨損傷常因直接外力造成,例如遠端指骨被壓碎,伴隨高概率的軟組織損傷(如指甲床損傷,指骨脫位通常與韌帶和肌腱損傷有關
流行病學
- 手部骨折佔所有骨折的 19–28%,其中指骨骨折是青少年與成年人最常見的運動相關骨折
- 50% 的手部骨折是遠端指骨骨折
- 手部最常見的脫位是近端指間關節(PIP)的背側脫位
指骨損傷常因直接外力造成,例如遠端指骨被壓碎,伴隨高概率的軟組織損傷(如指甲床損傷,指骨脫位通常與韌帶和肌腱損傷有關
而手指的遠端指間關節 (DIP) 或第一指間關節 (IP) 的脫位,常見機制是 DIP 關節的過度伸展損傷,稱為撞擊指 (jammed finger)
拳擊手骨折之所以得名,因為通常是用握緊的拳頭打到硬物而發生骨折,特別是手掌連接小指的骨頭,受傷後可能需要戴上夾板或石膏,並且休息六到八週不能參加運動
美職跟中職都有類似的案例,近期大聯盟過去因表現不佳槌牆壁的案例不少,2024年七月小熊投手Colten Brewer接替先發投手Kyle Hendricks登板投球,上場後僅投0.2局被敲2安、丟2次保送,失掉3分,還發生一次傳球失誤,退場時因自責而怒槌休息室牆壁,在經過檢查後,確診為左手骨折,另外一次是今年4月遊騎兵投手Brock Burke在中繼表現不佳後,回到休息室槌牆壁,導致右手骨折,中職過往也有案例 2005年彭政閔的變電箱事件
手掌骨頸部(遠端骨幹)是掌骨幹的部分,是最脆弱的點,因此掌骨骨折通常涉及頸部,受傷機制通常是掌指關節(MCP)在屈曲位置時受到軸向負荷,如打拳時,掌骨頸部周圍的骨折需檢查是否有旋轉變形和角度變形,第五掌骨骨折稱為拳擊手骨折,對握力影響不大,而第二與第三掌骨對握力比較重要
在第一掌指腕節(Metacarpophalangeal,縮寫:MCP)關節的尺側副韌帶(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縮寫:UCL)拉傷,這樣的病灶又稱為滑雪者拇指、獵場看守人拇指,是因為過去歷史發現獵人在捕獵時扭轉兔子等小動物的脖子而患上慢性尺側副韌帶損傷的情況。雖然這兩個術語經常互換使用,但滑雪者的拇指的原因大多指急性損傷,獵場看守人的拇指特指與 UCL 慢性損傷相關。
另外韌帶拉傷可能伴隨掌指關節骨上的撕裂性骨折(Stener 損傷),因為斷裂的韌帶位於拇指內收肌腱膜(Adductor Pollicis Aponeurosis)上方,會阻止癒合,通常需要外科手術介入。完全撕裂的發生率在64%至87%之間
上週剛處理完膝蓋疼痛的黃先生進來診間,因為膝蓋疼痛改善很多,想要回去打球,結果週末打籃球吃了蘿蔔乾,中指變得有點奇怪
他說:以前年輕的時候類似的狀況休息個一兩天就好了,這次中指卻沒有辦法伸直,所以有點擔心,想請我看一下,聽到狀況只能心中苦笑,跟他說:類似案例應該是這個月第三個了,第一個復原得還不錯,第二個還在努力中,沒想到你是第三個,過去有遇到籃球、排球跟拳擊受傷的,近期也有攀岩意外導致的
趕緊幫他安排X光跟超音波做進一步的檢查
槌狀指(Mallet finger)是指伸肌腱的拉伸或撕裂,或者背側遠端肌腱的完全脫離,有時合併骨性脫離(撕裂性骨折),這種傷害導致無法主動伸展遠端指間關節(DIP),最常見的原因是在DIP關節主動伸展時突然受到指尖的強制性彎曲,較少見的情況是DIP關節被強力過度伸展,導致遠節基底處骨折,都在球打到指尖時容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