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伯六十多歲,原本每天早晨都習慣到公園快走一小時。最近卻因為膝蓋疼痛,常常走不到十分鐘就要停下來。他嘗試過吃止痛藥,也去醫院打過玻尿酸針,但效果總是曇花一現。朋友推薦他「PRP 注射」,說是把自己的血液抽出來再打回膝蓋,可以修復關節,聽起來很神奇。但王伯伯的第一個問題也是大多數病人的疑問:「PRP真的有效嗎?能維持多久?是不是只是新名詞、老效果?」
這個疑問,其實研究也討論多年。隨著 2025 年兩篇重量級的系統性回顧發表,關於 PRP 在膝關節炎治療上的療效,答案變得比以往更清楚。我們今天就來把這些最新研究整理出來,用一般人能懂的語言告訴你,PRP到底值不值得考慮。
什麼是PRP?用來治療膝關節炎?
PRP 的全名是 Platelet-Rich Plasma,翻成中文就是「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它的製備方式並不複雜:先抽取病人的血液,經過離心,把血小板和血漿濃縮後,再注射回膝關節。
血小板裡面含有許多生長因子、細胞激素,這些物質能調控發炎反應,促進組織修復。對退化性膝關節炎來說,它的目標不只是暫時止痛,而是改善關節環境,延緩退化速度,讓病人獲得更持久的舒緩。
和傳統治療相比,PRP 有幾個特色。吃止痛藥雖然快,但長期會傷腎、傷胃;類固醇針止痛強,但容易反覆施打後傷害關節;玻尿酸針則像潤滑油,效果有限。PRP 的出現,提供了一種「靠自己身體的修復力」的選項。但效果到底如何?要靠研究數據來回答。
2025研究一:高濃度PRP才能帶來長期效果
2025 年,《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刊登了一篇由 Bensa 團隊完成的統合分析。他們收集了 18 項隨機對照試驗,總共 1995 位病人,把 PRP 與安慰劑(生理食鹽水注射)在不同時間點的效果做比較。
結果非常清楚:
-
三到六個月,PRP 在減輕疼痛和改善關節功能方面,都明顯優於安慰劑。
-
十二個月,差異出現關鍵分野。研究把 PRP 分成「高血小板濃度」與「低血小板濃度」兩種。
-
高濃度 PRP:不僅疼痛持續改善,連功能(走路、上下樓梯的能力)也維持顯著差異,病人能「真的感受到」改善。
-
低濃度 PRP:效果只能維持到六個月左右,一年後和安慰劑幾乎沒有差別。
-
換句話說,並不是所有 PRP 都一樣。若血小板濃度不夠,可能就只是「短暫的希望」。如果醫師能確保使用高濃度 PRP,效果才能真正延續到一年。
2025研究二:PRP與玻尿酸聯合,效果更佳
同年,另一篇由 Gupta 團隊在《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發表的統合分析,納入了 37 篇隨機對照試驗,總共 5089 名病人,追蹤至少一年,部分甚至長達五年。他們比較了不同的注射方式:單用 PRP、單用玻尿酸(HA)、單用類固醇(CS),以及各種組合。
分析結果用「排名」的方式呈現:
-
PRP + 玻尿酸 → 疼痛與功能改善效果最佳,且持續時間最長。
-
PRP 單獨注射 → 效果也優於玻尿酸或類固醇。
-
玻尿酸 + 類固醇 或單用玻尿酸 → 中等效果。
-
類固醇單用 → 雖然短期止痛很快,但長期效果最差,且有副作用疑慮。
這個結果告訴我們,如果想要追求長期改善,單用 PRP 已經不錯,但若和玻尿酸聯合施打,效果會更穩定、更持久。
病人最常問的三個問題
1. 我適合打PRP嗎?
PRP 在研究裡的效果,主要出現在「早期到中度」的退化性膝關節炎。如果膝蓋已經嚴重變形、骨頭直接摩擦,PRP 能做的有限,這時候可能要考慮人工關節手術。
2. 打一次就有效果嗎?
研究中的做法多是「一到三次注射」,間隔數週。高濃度 PRP 通常能讓效果維持一年左右,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一樣。有些病人改善明顯,有些則差強人意。
3. PRP有副作用嗎?
因為來源是自己的血液,過敏風險非常低。常見的不適多半是注射後幾天膝蓋腫脹、痠痛,但通常能自行緩解。相比類固醇可能造成軟骨傷害,PRP 被認為是較安全的選擇。
不要只靠針劑?生活習慣才是長期關鍵
醫學研究告訴我們 PRP 有它的優勢,但真實生活中,如果病人完全依賴針劑卻忽略日常保養,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膝蓋是全身最辛苦的關節之一,每一步都承受數倍體重的壓力。如果想要延緩退化,以下幾個方向很重要:
-
維持體重:每減掉 1 公斤,膝蓋走路時的壓力能減輕將近 4 公斤。對於退化性膝關節炎,減重就是最直接的保養。
-
規律運動:與其一頭熱去跑步,不如選擇游泳、快走、腳踏車這些低衝擊運動,既能訓練大腿肌肉,也能保護膝關節。
-
肌力訓練:股四頭肌是膝蓋的「天然護膝」,透過簡單的伸直腿、坐姿抬腿運動,就能增加穩定性。
-
避免過度使用:長時間爬山、蹲跪、扛重物,都會加速關節磨損,適度休息同樣重要。
針劑注射像是「強心針」,但日常生活才是決定能走多遠的關鍵。
PRP值得考慮,但要聰明選擇
最新研究給了我們更明確的方向。PRP 不只是曇花一現的療法,它確實能讓膝蓋退化的病人得到持久改善,特別是使用高濃度 PRP,效果能維持一年以上;若再搭配玻尿酸,長期效果更佳。
對還沒到人工關節階段的病人來說,PRP 是一個值得與醫師討論的選項。但別忘了,真正決定你能不能「走得久、走得穩」的,還包括體重控制、肌肉訓練、日常習慣。治療與生活並行,才能把膝蓋顧得更好。
如果你或家人正為膝蓋退化煩惱,不妨和醫師聊聊 PRP 是否適合自己。記住,沒有哪一種針劑是萬能的,但選對方法、配合努力,你會發現生活其實可以比現在輕鬆許多。
參考文獻
- Am J Sports Med. 2025;53(3):745–754.
- J Orthop Surg Res. 2025;20:22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