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顯示具有 膝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膝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8月28日 星期四

[研究] 膝蓋退化關節炎怎麼辦?PRP注射能維持多久?最新研究給你更清楚的答案

 


王伯伯六十多歲,原本每天早晨都習慣到公園快走一小時。最近卻因為膝蓋疼痛,常常走不到十分鐘就要停下來。他嘗試過吃止痛藥,也去醫院打過玻尿酸針,但效果總是曇花一現。朋友推薦他「PRP 注射」,說是把自己的血液抽出來再打回膝蓋,可以修復關節,聽起來很神奇。但王伯伯的第一個問題也是大多數病人的疑問:「PRP真的有效嗎?能維持多久?是不是只是新名詞、老效果?」


這個疑問,其實研究也討論多年。隨著 2025 年兩篇重量級的系統性回顧發表,關於 PRP 在膝關節炎治療上的療效,答案變得比以往更清楚。我們今天就來把這些最新研究整理出來,用一般人能懂的語言告訴你,PRP到底值不值得考慮。


2025年8月27日 星期三

[復健] 退化性膝關節炎痛?認識高濃度葡萄糖增生治療(DPT):機制、效果、風險與實際做法參考

 



很多人以為退化性膝關節炎就是「老了、磨損了」,只能吃止痛藥、打玻尿酸、最後換關節。其實,還有一種介於保守治療與手術之間的選擇:高濃度葡萄糖增生治療(Dextrose Prolotherapy, 簡稱 DPT)。這篇文章帶你把概念釐清:它到底在做什麼?真的有效嗎?安全嗎?誰適合、誰不適合?看完你就能和醫師討論出一個可行的行動計畫

2025年7月3日 星期四

[研究] 解析PRP注射治療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關鍵因素:血小板濃度與白血球

 


隨著老齡人口的增加與運動人口的持續提升,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的患者日益增多,臨床上對於有效且長效的非手術治療需求逐漸增加。其中,濃厚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 PRP)注射治療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療效,成為近年來極受矚目的療法。PRP的治療效果與安全性可能受血小板濃度及白血球含量的影響,成為了臨床使用上重要且值得深入探討的關鍵因素。

2025年6月24日 星期二

[研究] 膝關節炎注射治療排名:PRP、玻尿酸與類固醇誰是長期之選?

 


膝關節炎是中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病,會造成膝蓋疼痛、僵硬和活動受限。隨著年齡增長、體重增加或長期使用膝關節(如常爬樓梯或重體力勞動),膝蓋的軟骨會慢慢磨損,導致發炎和疼痛。


2025年一份涵蓋37項臨床試驗、共5089名膝關節炎患者的網絡統合分析研究指出,三種常見注射療法:血小板濃縮液(PRP)、玻尿酸(HA)和類固醇(CS),以及它們的不同組合,在長期(追蹤至少一年)治療效果上有高下之分


研究中PRP注射方式,大多數研究採用1至3次的注射療程。部分試驗安排每週注射1次,連續2至3週;也有研究使用單次注射。這些研究皆未使用統一品牌,製備方式亦略有不同(如手動離心與商業套件皆有)。

2025年6月21日 星期六

[研究] PRP注射改善膝關節退化的生長因子

 


膝關節退化(Knee Osteoarthritis, KOA)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隨著人口老化與肥胖問題增加,患病率日漸上升。傳統治療方式如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及類固醇和玻尿酸注射,通常能提供暫時的症狀緩解。近年來,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 PRP)療法因其促進組織再生與減輕發炎的潛力,逐漸受到重視

2025年6月20日 星期五

[研究] 膝關節退化療法:濃厚血小板注射治療結合玻尿酸更有效嗎?



 

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退化性疾病,多發於中老年人群,但年輕人也可能因運動傷害或肥胖而提前出現症狀。退化性關節炎的病理特徵包括軟骨磨損、骨骼增生(骨刺形成)、關節腔內積水,並可能伴隨發炎反應。患者常見的症狀包括關節疼痛、僵硬、活動時發出異常聲響(例如「咔咔」聲),嚴重者會影響日常行動能力及生活品質。

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

[運醫]從跳躍到跌倒都要注意的髕骨骨折原因解析




髕骨骨折包括因直接或間接創傷導致的不同類型骨折,受傷機制包括
  • 直接創傷:通常造成粉碎性但最小移位的骨折,可能與脛骨、股骨和髖骨骨折或髖後脫位相關
  • 間接創傷:過度的伸肌機制負載超出髕骨的張力強度,常發生於意外的膝關節屈曲,通常為橫斷型骨折,伴有顯著的移位和伸肌網膜破裂
  • 髕骨半脫位或脫位可能導致髕骨內側面的骨軟骨骨折或髕骨內側部的撕脫骨折

2024年10月12日 星期六

[復健] 難解的膝關節卡住與腫脹?了解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PVNS的症狀與治療



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 (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 PVNS) 是一種滑膜增生性疾病,涉及滑膜層異常增生,由於這種過度生長而產生的腫塊或腫瘤並不是癌性腫瘤,且不會擴散(轉移)到身體的其他部位,但是PVNS 是一種進行性疾病。它會症狀緩慢變差,並可能導致骨骼損傷和關節炎


VNS 分為局部型和彌漫型,這兩種類型可能代表同一疾病光譜的不同階段。局部型 PVNS 會導致單一部位的滑膜結節增生,而彌漫型則會影響整個關節滑膜。這些病變含有脂質巨噬細胞、巨細胞和含鐵血黃素 ( hemosiderin ),這些成分會導致關節炎和破壞

2024年10月9日 星期三

[運醫] 後十字韌帶PCL撕裂復健指南 如何加速恢復和增加穩定性

 



後十字韌帶(PCL)位於膝關節深層,正好在前十字韌帶(ACL)後面,PCL是連接股骨(大腿骨)和脛骨(小腿骨)的幾條韌帶之一,後十字韌帶防止脛骨相對於大腿骨向後移動,後十字韌帶撕裂是指膝關節中的後十字韌帶部分或全部斷裂,後十字韌帶的損傷可導致膝關節的穩定性受到影響,特別是在控制膝關節向後的移動時

它比前十字韌帶更強壯,受傷的機會也少得多,後十字韌帶有兩個部分,這兩部分融合成一個結構,大小約為一個人小指的大小。許多後十字韌帶撕裂是部分撕裂,具有自我癒合的可能,但是如果超過3-6個月仍有明顯不穩定或疼痛的狀況,建議就醫評估

2024年9月30日 星期一

[運動] 潛藏於膝後的疼痛威脅 膝後動脈夾擠綜合症PAES

 


最早於1879年由Anderson Stuart 在解剖研究中發現,PAES 是指因為膝後動脈周圍肌腱或肌肉結構異常壓迫膝後動脈,導致動脈血流不足的疾病,除了膝後動脈的受壓外,有時也會同時壓迫膝後靜脈或脛神經,進而引發相關症狀

2024年8月30日 星期五

[復健] 內側滑膜皺襞綜合症 引發的問題與解決方案



plica是拉丁文字,意思是折疊,內側褶皺(medial plica)是一種位於膝關節內側的滑膜皺襞,它們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形成,是間質腔未完全融合的結果。滑液皺襞通常很薄、柔軟,幾乎是透明的。根據位置分為:髕上、髕內側、髕下和外側滑液皺襞,最常見引起症狀的是髕內側滑液皺襞,當膝內褶皺受到炎症影響時,會形成一條位於膝關節內側的關節內帶,導致纖維化和持續性疼痛

2024年5月25日 星期六

[運醫] 揭開女子足球ACL損傷的四大模式:預防與應對策略

 


前十字韌帶(ACL)損傷是女子職業足球運動員中最常見且最具破壞性的傷害之一,近年來,ACL損傷的發生率在女性足球運動員中顯著增加,這不僅影響了運動員的職業生涯,也給她們長期健康帶來了巨大挑戰。


ACL損傷的高風險


研究顯示,女性運動員參加間歇性團隊運動(如足球)的ACL損傷風險是男性的2到6倍,每年女性足球運動員的ACL損傷發生率在0.5%到6.0%之間,這些損傷往往需要手術重建和長期復健,這樣的損傷不僅影響運動員的即時運動能力,還可能導致早期關節炎和長期的身體功能障礙。

2024年4月6日 星期六

[運醫] 從預防到治療:全面了解膝蓋半月板破裂及治療選項

 



膝蓋半月板是兩片C形的軟骨結構(內側半月板成橢圓形,外側半月板成圓形),內側平均厚度約3-5mm,外側平均厚度約4-6mm。半月板位於膝蓋關節之間,主要功能包括分散壓力、吸收震動、潤滑營養、承載重量以及穩定關節,特別是在旋轉時。


半月板周邊1/3區域(紅區)有良好的血液供應,中間1/3區域(紅白區)血液供應有限,而內側1/3區域(白區)則血管供應少。半月板撕裂可改變膝關節的生物力學,導致各種症狀,並使膝關節易受其他短期和長期後遺症影響,例如股四頭肌或膕肌抑制、髕骨疼痛症候群、步態改變和骨關節炎

2024年1月28日 星期日

[復健] 膝蓋後腫脹?不定時炸彈的貝克氏囊腫(Baker‘s cyst)



病人:醫師,我膝蓋後側好像腫了一包,可是不太會痛

醫師:你注意到多久了?

病人:不太確定,可能兩三個月以上了,因為沒什麼症狀所以沒理它,不過好像越來越腫了


膝窩囊腫是腓腸肌-半膜肌滑囊的囊性腫大,大多位於膝窩的內側,介於腓腸肌內側頭和半膜肌肌腱之間,原因可以分為原發性囊腫(兒童常見),或者次發性囊腫,囊腫與膝關節內有流通的管道(成人常見)。貝克氏囊腫(Baker cyst)最初由 Robert Adams 於 1840 年報導,由 William Baker 在 1877 年發表的文章中詳細描並命名

2023年10月29日 星期日

[運醫] 專項運動傷害 股四頭肌撕裂的解析:從診斷到回場

 


股四頭肌撕裂是股四頭肌在髕骨上的創傷性損傷,導致膝關節無法伸直,需要手術或其他治療來恢復活動度,股四頭肌拉傷通常與踢腿、跳躍、短跑或改變方向有關,合併有立即的疼痛、局部腫脹


損傷分級


肌纖維依損傷程度可以分為三個等級

grade 1: stretch injury of muscle fibers 拉傷

grade 2: partial tearing 部分撕裂

grade 3 : complete tear 完全撕裂:可以摸到肌肉組織的凹陷

  • 第三級最常在遠端的股直肌 distal rectus femoris muscle
  • 近端肌肉撕裂可能合併AIIS的撕裂性骨折

2023年7月30日 星期日

[運醫] 跆拳道運動傷害特性與防護對策

 


跆拳道是一個接觸性的武術運動,自2000年列入奧運比賽項目,對手在比賽中會全力踢擊對方,因此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都面臨著較高的傷害風險。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跆拳道運動傷害的特性,並提供防護對策,以提高運動員的安全性。


早期跆拳道比賽的公平性經常受到質疑,後來開始配備電子感應護具並增加三位裁判。根據得分條件,運動員能夠在比賽中獲得不同的分數。透過電子感應護具和多位裁判的結合,確保了比賽中運動員表現的得分表現,或許跟早期比賽著重的技巧、技術不同,也使比賽過程有不同的樣貌。

2023年5月24日 星期三

[運醫] 膝蓋髕骨肌腱炎的關鍵治療策略

 


跳躍膝是由於重複的跳躍或著地運動導致膝蓋髕骨肌腱病變,肌腱經常被拉伸,這會導致肌腱組織的微小損傷,引發發炎反應,進而造成病變的狀況。肌腱主要由平行的膠原纖維密集堆積組成(佔86%),膠原主要為I型,其他成分包括彈性蛋白(2%)、蛋白多糖(1-5%)和無機成分(0.2%),髕骨肌腱在近端跟遠端區域血管分佈減少,也跟後續肌腱病變有關


針對0° 至 90° 膝關節屈曲以及慢速和快速平地行走期間髕腱的壓力,有研究發現在屈曲過程中,其中央近端後面區域表現出最高的峰值應力和應變,其次是中央遠端後面、中央遠端前面和中央近端前面區域。在慢走和快走的壓力變化有類似的趨勢,可對應於常見的髕骨肌腱病病變部位

2023年4月29日 星期六

[運醫] 什麼是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詳細介紹!



髕骨周圍或後方疼痛是一種過度使用造成的傷害,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這些因素包括生物力學改變、下肢排列不良、肌肉不平衡的狀況等等。許多人稱之為髕骨軟化症,為了避免這種病症,可以進行一些壓力較低的運動,例如游泳、瑜伽等等。此外,也可以穿著合適的鞋墊、使用適當的支撐器材來改善排列不良的情況

2022年11月9日 星期三

[運醫] 籃球或美式足球的股四頭肌挫傷 Quadriceps contusion

 


門診遇到不少打球衝撞後造成挫傷的病人,其中幾位出現在大腿的股四頭肌,造成肌肉明顯腫脹,還好沒有骨裂或骨折,急性期積極處理的病人通常恢復較快較好。股四頭肌挫傷在一些接觸型運動很常見,例如美式足球、籃球或曲棍球,延遲處理有較高比例的併發症,恢復也會比較慢


流行病學

  • 僅次於肌肉拉傷的傷害
  • 發生率根據不同運動類型而不同
  • 比賽時出現機率比練習時高
  • 股四頭肌的拉傷與挫傷大概佔高階運動的40%
  • 男女比例大約2:1

2022年11月3日 星期四

[運醫] 破解跑步與退化性關節炎的常見迷思

 



BJSM最近這篇文章讓我想到前幾個禮拜的一個病人,因爲肩膀疼痛問題就診,聊到月跑量200k左右的跑步習慣,以及膝蓋偶爾有窸窣聲音,原本以為是膝蓋輕微退化,結果雙膝X光顯示右腳已經退化到Kellgren-lawrence grading scale 2級,左腳約2-3級,比我想像中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