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半月板是兩片C形的軟骨結構(內側半月板成橢圓形,外側半月板成圓形),內側平均厚度約3-5mm,外側平均厚度約4-6mm。半月板位於膝蓋關節之間,主要功能包括分散壓力、吸收震動、潤滑營養、承載重量以及穩定關節,特別是在旋轉時。
半月板周邊1/3區域(紅區)有良好的血液供應,中間1/3區域(紅白區)血液供應有限,而內側1/3區域(白區)則血管供應少。半月板撕裂可改變膝關節的生物力學,導致各種症狀,並使膝關節易受其他短期和長期後遺症影響,例如股四頭肌或膕肌抑制、髕骨疼痛症候群、步態改變和骨關節炎
流行病學
- 創傷性撕裂通常發生在13至40歲的人群中,與運動相關傷害有關,在運動人群中,超過1/3的情況與前交叉韌帶(ACL)撕裂相關, 66.7%的急性前十字韌帶損傷伴隨有外側半月板撕裂,僅有 4.6%伴隨有內側半月板撕裂,6.0%同時有兩側半月板撕裂
- 內側撕裂比外側常見,但在前十字韌帶撕裂的病患中,外側比較常合併出現
- 退行性撕裂則多見於40歲以上的患者,老年患者內側半月板後角是最常受影響的位置
- 男性發生率高於女性,比例在2.5:1至4:1之間
- 隨著年紀增加,半月板膠原蛋白更新速率減少、細胞酵素和發炎信號增加、微血管供應減少、糖化終產物積聚和機械性能減弱
病因與病生理學
- 半月板主要可以分為三層,由外到內,分別是red zone, red-white zone、white zone
- 在外側半月板穩定性較差,但是內側半月板承重程度是外側兩倍
- 半月板撕裂可能發生於扭轉、剪切或擠壓的作用下,透過接觸或非接觸機制造成傷害
- 傷害機制通常是膝蓋處於彎曲、負重位置時再加上膝關節的扭轉動作
- 損傷類型分為
- 垂直vertical/縱向longitudinal:常見,與前十字韌帶撕裂有關
- 桶柄bucket handle:可能移位到notch
- 斜向oblique/瓣狀flap:可能導致膝蓋卡住的症狀
- 水平horizontal:年長者常見,可能與半月板囊腫有關
- 複雜complex
- 根狀root:外側根撕裂與前十字韌帶撕裂可能有關、內側跟撕裂與軟骨損傷可能有關
風險因子
- 男性(但足球、籃球、長曲棍球、壘球這些運動,女性運動員半月板損傷的風險是男性的兩倍以上)
- 踢足球或橄欖球
- 韌帶損傷
- 退化性關節病
- 盤狀半月板
- 股四頭肌控制不佳
- ACL撕裂至重建手術等待超過12個月
- 慢性的ACL鬆弛
病史
- 患者可能會描述突發或逐漸加重的膝關節疼痛,尤其是在活動後
- 年輕運動族群的創傷性撕裂通常有明顯的扭轉或剪力相關病史,年長者的退化性關節炎缺乏明確外傷病史
- 疼痛通常位於半月板受損的那側
- 可能伴有膝蓋鎖死(locking)、突然無力(giving wat)、腫脹(尤其是在活動後)或感覺關節內有異物
- 症狀可能會自行減輕,通常隨著活動增加而復發
理學檢查
- 檢查時應注意膝蓋的腫脹、局部溫度、紅腫以及壓痛點
- 積水合併關節線壓痛是最可靠的檢查之一
- 特異性檢查,如McMurray測試、Apley試驗和thessaly測試,可以協助診斷半月板損傷
- 檢查應包括膝蓋的穩定性測試,以評估交叉韌帶和側副韌帶的完整性
- 患者進行深蹲或旋轉運動時,可能會感到疼痛加劇
鑑別診斷
- 前交叉韌帶撕裂
- 後交叉韌帶撕裂
- 膝關節軟骨損傷OCD
- 脛骨平台骨折
- 髕股痛綜合症
- 滑囊炎
- 髕骨軟化
- 髕骨脫位/半脫位
- 關節內游離體
診斷工具
- X光:通常是正常,可用於排除骨折或評估退化性變化,但不能直接診斷半月板撕裂
- 磁振共振MRI:是診斷半月板撕裂的黃金標準,但也可能有偽陽性,可以顯示半月板撕裂類型以及其他軟組織損傷
- 超音波:對於半月板撕裂診斷有部分功能,對於半月板囊腫的敏感度有97%、特異性86%,對於較深層區域確認損傷較難
保守治療
- 初期治療通常包括休息、冰敷、壓迫和抬高(RICE原則),以及消炎藥物(NSAIDs)來控制疼痛和減少炎症
- 除非骨折或主要韌帶損傷,否則不建議石膏固定,但是護膝可提供支撐、保護和緩解症狀
- 物理治療可能有助於提高膝蓋的穩定性和功能,並減少傷害風險
- 體重控制:容易被忽略但也很重要的一點
- 營養補給品:研究規模較小且存在偏見風險,使用前建議詢問專業醫療人員,包括乳香樹脂、薑黃等
注射治療
- 類固醇注射:通常可緩解症狀,適合退化性關節炎的半月板破裂初始治療,但應仔細注意注射總量與頻率,減少軟骨毒性的風險
- 玻尿酸注射:超音波導引的注射方式通常效果較好,對於一些須避免類固醇負擔的患者可考慮
- PRP再生注射:近幾年熱門的注射方式,目前研究認為高劑量的PRP50-60ml優於低劑量10-20ml的(價格也貴不少),PRP整體來說追蹤12個月,效果比類固醇跟玻尿酸好
手術
- 在某些情況下,如果保守治療無效,可能需要進行手術,特別是在運動能力高的年輕患者(35歲以下),以下狀況建議轉診手術評估:膝蓋卡住、半月板周圍縱向撕裂(vertical longitudinal)的年輕患者、桶柄撕裂(bucket-handle tears)、皮瓣撕裂(flap tears)、合併十字韌帶損傷、骨軟骨缺損、游離體或骨折
- 半月板修補:對於邊緣血供良好的撕裂,特別是在年輕患者中,可以進行半月板修補手術以保存半月板組織,例如vertical and longitudinal 類型,50歲以上的失敗率增加
- 部分半月板切除:當撕裂無法修復或位於血供不足的區域時,可能會進行半月板切除術來移除受損的半月板部分,例如水平撕裂horizontal tears通常跟退化有關,癒合的機率較小、或者像complex、radial tear等類型、或者修補失敗兩次以上
- 半月板移植:半月板切除後疼痛持續超過 6 個月、BMI<35、接近完全半月板移除的患者,恢復時間較久
後續追蹤
- 後續追蹤包括定期的理學檢查和影像學檢查,以評估恢復情況和早期發現潛在的併發症
- 復健與運動訓練在術後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以確保達到最佳功能恢復
- 半月板修補手術後的長期預後通常較好,半月板切除術可能會增加未來發生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特別是在大範圍切除時
參考文獻
- Curr Rheumatol Rep. 2023 Feb;25(2):35-46.
- JAMA. 2023 Oct 24;330(16):1568-1580.
- BJSM blog The MSK playbook – Meniscal Knee Injuri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