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4年1月31日 星期三

[復健] 鈣化肌腱炎深入解析:從症狀到治療,全面了解鈣化的痛點

 


鈣化肌腱炎(Calcific tendinitis)可發生在任何部位,但主要影響肩部的旋轉肌腱,主要的症狀疼痛和活動度受限的功能障礙,肌腱內的鈣質沉積導致的夾擊、肌腱炎和肌腱內壓力增加有關。症狀通常在3到6個月內緩解


流行病學

  • 通常影響30至60歲的女性患者,在普通人群中的發生率為3-10%
  • 50%的鈣化沉積無症狀
  • 10-20%的病例中雙側發生
  • 肩膀旋轉肌群裡面棘上肌腱(supraspinatous)最容易,大約佔51%、棘下肌腱約44.5%
  • 在20%的病例中,鈣化可能是無症狀的


病因與病生理學

  • 尚未確定明確的病因,不一定與創傷或過度使用無關
  • 鈣化性肌腱炎經歷三個階段
    • 鈣化前期階段precalcific:肌腱發生纖維軟骨化轉變,鈣化物在組織中增生,這個階段通常不會疼痛
    • 鈣化階段calcific:可以再分三個子階段
      • 形成階段:不一定會疼痛,開始出現鈣化沉積
      • 休止階段:鈣化沉積物穩定,不一定會引起疼痛,如果鈣化物足夠大,可能會引起機械性症狀
      • 吸收階段:由未知觸發因素引起發炎反應,沉積物周圍出現血管侵入,巨噬細胞和巨細胞遷移並吸收鈣化物;這是最痛苦的階段
    • 後鈣化階段:鈣化沉積物被吸收,纖維母細胞重建肌腱的正常膠原蛋白模式。有些有遺傳傾向,雙側發生的頻率較高

風險因子

  • 很少是全身疾病的一部分,但與糖尿病、腎結石、甲狀腺和雌激素疾病可能有關

病史症狀

  • 局部疼痛是主要症狀,臨床表現因不同階段而異,會有卡住、關節摩擦等症狀
  • 通常與外傷無關的漸進性疼痛,由於鈣化晶體從沉積物中滲漏到上覆的滑囊,在吸收階段經常出現嚴重的急性疼痛,疼痛可能在 1 至 2 週內改善
  • 夜間疼痛加重,甚至無法入睡


理學檢查

  • 主動活動範圍(AROM)與被動運動範圍(PROM)有受限,兩者差異不大
  • 肩部夾擊測試(Hawkins和Neer測試)通常呈陽性

鑑別診斷

  • 旋轉袖撕裂
  • 肩部或肩峰鎖骨關節的骨關節炎
  • 沾黏性關節囊
  • 二頭肌腱炎
  • 頸椎神經根病變
  • 痛風


診斷工具

  • X光片或超音波:特徵性的鈣化沉積物,通常在肌腱插入處上1到1.5公分的位置有沉積物
  • X光:可從多個角度以充分評估位置、大小和形態
    • 休止階段:密集且均勻的鈣化,邊界清晰
    • 吸收階段:蓬鬆,界限不清,中心密度可能增加
  • 超音波:具有診斷跟導引注射的工具
    • 靜息期:具有聲影的高迴聲病變
    • 吸收階段:蓬鬆且呈碎片狀、囊狀或結節狀,能量多普勒影像power doppler 沉積物周圍的血管分佈增加





初期治療

  • 初步治療方案包括口服消炎藥、止痛藥、注射類固醇和復健物理治療
  • 肩峰下滑囊 (SAB) 類固醇注射:適用於臨床明顯的急性發炎症狀
  • 超音波導引的針刺和灌洗barbotage :如果初始治療失敗,請考慮,在大多數情況下,超音波導引的鈣抽吸是可能的,但有時太硬而無法抽吸。在鈣化具有牙膏般的稠度時,大多是劇烈疼痛的吸收階段最容易獲得抽吸。是否需要灌洗有些研究持反對意見,認為灌洗不影響長期疼痛與功能預後
  • 體外震波治療:在形成和休息階段中,對於難治性鈣化肌腱炎最為有用,以結果來說臨床結果進步分數中高能量>低能量
  • 其他研究實證較少的治療方式:乾針治療、治療型超音波和再生療法,例如PRP


手術

  • 10% 的患者對保守治療、ESWT 或 barbotage 沒有反應;可能需要手術 ,或者對保守治療 >6 個月無反應的患者考慮手術
  • 手術為關節鏡手術,包括去除鈣化物,可能包括肩峰成形術


後續追蹤

  • 急性痛發作後續

    • 治療後1 至 2 週內的早期追蹤評估
    • 如果類固醇注射在上次就診時有效(疼痛減輕或消失),則繼續進行溫和的復健計劃
    • 如果患者症狀僅輕度改善,影像學鈣化無變化,則建議進行 barbotage 治療
    • 如果持續存在顯著疼痛,則進行第二次注射並輔以口服止痛藥

  • 保守治療的後續追蹤

    • 4個月後或完成治療後進行追蹤,評估活動能力和力量;對於持續有症狀的患者,重複使用超音波或X光片追蹤
    • 如果在影像學上仍然有症狀和鈣化沉積,則考慮 barbotage 或 ESWT,優先於手術考量,考慮對 >5 mm 的鈣化沉積物進行第二次 barbotage 治療

預後

  • 50% 在 3 個月內經保守治療後無症狀
  • 70% 在發病後 1 年內沒有症狀
  • 30% 的症狀會持續數年。其中,66% 通過 barbotage 或 ESWT 得到改善
  • 10% 剩餘的持續症狀患者被轉診至手術
  • 不利的預後指標包括女性、雙側肢體、慣用手以及大型或多發鈣化。對於這些特定患者,疾病早期採取更積極的治療可以改善長期結果


併發症

  • 沾黏性關節炎(Adhesive Capsulitis)
  • 旋轉袖撕裂:可能導致常規保守治療無效
  • 肩峰結節骨溶解症osteolysis:非常罕見
  • 骨化性肌腱炎ossifying tendonitis:非常罕見,與關節鏡手術介入相關
  • 骨壞死osteonecrosis:極為罕見


參考文獻

  • Calcific Tendonitis - Shoulder & Elbow - Orthobullets
  • J Orthop Traumatol. 2016 Mar;17(1):7-14. doi: 10.1007/s10195-015-0367-6. Epub 2015 Jul 12.
  • BMJ. 2023 Oct 11:383:2248. doi: 10.1136/bmj.p2248.
  • Radiol Med. 2021 Apr;126(4):608-619. doi: 10.1007/s11547-020-01300-0. Epub 2020 Nov 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