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4年1月11日 星期四

[運醫] 運動能否幫助兒童和青少年的學業表現?

 


運動對孩童與青少年學習成效有益處,近期系統性文獻回顧指出,兒童體育活動對於認知功能及腦部結構與功能有正面的效益。從結構上講,運動能增進腦部中樞軸白質的整體性,此區域為腦部重要的認知處理區域。


運動亦可能帶來前額葉的改變,前額葉主管執行功能、認知、專注及訊息處理。這些腦部的改變,以及認知功能的提升,或許能解釋運動如何促進學業成就。


運動涉及的技巧可分為動態(如網球或籃球)與穩定(如游泳或自行車)。動態技巧要求較高的認知投入,並對視覺空間能力、資訊處理速度、多任務靈活度、工作記憶及抑制控制等提供訓練。近期的系統回顧認為,與穩定技巧相較,動態技巧的運動更能有效提升認知功能。


涵蓋的研究對象主要是兒童或青少年(即小學至中學學齡階段或5至18歲之間的群體),研究發表國最多為美國,其次為加拿大、土耳其、芬蘭與澳大利亞,總計1,184,664名參與者。評估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頻率或每週運動時數,不論是校內外。


三點主要發現


學校時段參與運動對學業成績最有利


運動可能在課程間或之前進行,可能立即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及學習時間,從而促進學業學習與表現。在教育環境中接觸運動有助於孩子養成成年後的積極行為,學校內推廣運動參與能夠提升學業成就,並促進身體活力與健康。



建議每週運動課1至2小時


每週運動1至2小時的孩子在學業表現上優於不運動或每週運動超過3小時的孩子,研究顯示運動與學業成效之間可能存在倒U型關係(即過度身體勞累可能導致認知與學業成績下滑)。實際上,每週運動1至2小時的孩子還有時間進行娛樂、休息、家庭作業與學習,而投入更多時間運動的孩子則可能時間不足,另一可能是能力較低的孩子更多投入運動,因為學業程度較低的兒童花更多時間參與運動。


對數理成績影響較大


運動對數學與科學學科的成績影響勝過英語與語文。運動培養的解決問題能力可轉化至課堂學習,特別在數學與科學的學習中更常應用,結果可以透過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科目表現之間的差異來解釋



研究限制


由於資料不足,未能探討運動強度(如低強度高爾夫或高強度足球)、運動類型(個人或團隊)或技能類型(動態或穩定)與運動參與和學業表現之間的聯繫


大多數研究存在高風險偏差,例如未使用適當的抽樣程序或有效的運動參與測量,且選擇偏見可能解釋參與運動孩子的較高學業成就。運動是自選的,參與的孩子可能在動機、父母支持或社經地位等方面有系統性差異,同時未測量的因素如心理健康對運動參與與學業表現均可能產生影響。



個人心得


每週三小時運動遠低於ACSM對青少年及兒童的運動建議量,然而依照研究定義,主要指的是類似的每週體育課時間。

目前研究支持運動對孩童與青少年學業表現可能有正面影響,建議在學校環境中參與運動,並且適度運動量可改善學齡階段兒童青少年的學業表現,尤其是數學與科學,但期望未來有更多高質量研究深入了解運動量與特性對學業表現的影響,進而對教育政策規劃有所貢獻。


最後提醒,體育課很重要,不要沒事拿來上數學或其他考試科目


參考文獻

  •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54(2):p 299-306, February 20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