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側脛骨壓力症候群(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 MTSS)通常是一種過度使用的傷害,表現為在運動過程小腿脛骨中至下1/3的後內側邊緣出現的疼痛,具體病理生理機制尚不清楚,但認為是由於對骨膜的牽拉和反覆負重導致
同義詞包括『夾脛症shin splint』,『脛骨後肌筋膜炎tibialis posterior myofasciitis』和『比目魚肌症候群soleus syndrome』
流行病學
- 在跑者中的發病率為13.6%-20%
- 在軍事新兵中,發病率為5.7-25%,是第二常見的肌肉骨骼損傷
初級預防
- 方法包括
- 震動吸收鞋墊:最多研究討論
- 如果存在扁平足,考慮使用減少足部旋前的鞋墊
- 每跑300至600英里後更換跑鞋
- 逐步增加跑步計畫
風險因子
- 下肢過度訓練是最重要的因素,其他四個較高因素
- 女性:進展成疲勞性骨折的風險增加1.5-3.5倍
- 體重較重
- 扁平足、足弓下降navicular drop(過度旋前的指標)
- 先前的跑步傷害
- 其他風險因素包括:
- 髖關節外/內旋動作受限
- 踝關節活動範圍受限
- 較高的體重指數(BMI)
- 整體身體狀況不佳
- 核心力量弱
- 每週跑步超過20英里
病史
- 通常是漸進出現
- 與活動強度/持續時間的突然增加有關聯,或者是從較柔軟的表面改變到如混凝土等較硬的表面
- 病程早期:運動期間會疼痛,而非一開始運動就出現疼痛
- 有時活動持續時可緩解
- 通常在推蹬時加重
- 休息後通常會感到酸痛,這與慢性運動腔室症候群的疼痛快速因休息緩解不同
- 疾病晚期:活動全程都會痛
- 運動停止後疼痛和酸痛持續存在
理學檢查
- Shin Palpation Test (SPT) 沿著脛骨中至下三分之二的內側,用手觸摸時會有壓痛
- Shin Oedema Test (SOT)對雙側脛骨內側下2/3處進行持續按壓(保持5秒),並記錄任何凹陷性水腫的狀況
- 最敏感的發現是用手觸摸時的擴散後內痛
- 下肢動力鏈檢查可能顯示過度旋前、舟狀骨下垂或足部其他排列異常,核心肌群薄弱和不穩定
- 慢性硬化、軟組織腫脹或結節
- 鞋子檢查有過度旋前磨損模式,鞋子過度老化
- 後腿室『沒有』抽筋、灼熱疼痛和/或腳部麻木/刺痛等症狀
鑑別診斷
- 疲勞性骨折
- 腔室症候群:涉及雙側肢體,休息後會緩解,並且可能伴隨額外的症狀,如感覺異常、蒼白、皮膚溫度下降以及下肢末梢脈搏消失
- 肌肉拉傷
- 神經夾擠
- 筋膜缺陷fascial defects
- 膕動脈夾擠症候群 popliteal artery entrapment syndrome
- 靜脈血栓形成 effort-induced venous thrombosis
診斷工具
- 主要是臨床診斷,透過病史跟理學檢查,但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原因、影像檢查來評估其它病因,如疲勞性骨折
- X光
- 最初2-3周通常正常(早期疲勞性骨折的患者也是)
- 長期變化包括骨膜外骨增生,與疲勞性骨折有所區別,後者會顯示出「dreaded black line」
- 骨掃描bone scan
- 影像上可見脛骨後內緣在延遲期的吸收增加,涉及輻射,是合理的檢查方式
- 敏感性74–84%,比MRI的特異性跟敏感性低
- 超音波
- 脛骨遠端周圍骨膜局部高回聲隆起
- doppler scan顯示不規則的增強血流
- 電腦斷層掃描CT
- 顯示脛骨後內皮質骨質疏鬆
- 靈敏度42–100%,特異性82–100%,像骨掃描一樣涉及輻射,且敏感性低於骨頭掃描
- 在臨床診斷不清楚時可能有用,通常優先考慮MRI
- 核磁共振MRI
- 可以看到骨髓水腫和骨膜水腫信號,無輻射
- 脛骨內側應力症候群最敏感的放射學檢查。它可以顯示從正常到脛骨內側應力症候群的骨膜液和骨髓水腫,甚至發現疲勞性骨折,敏感性跟特異性最高
初期治療
- 在急性階段,短期使用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s)和冰敷最有益
- 盡可能完全休息,或者調整運動強度:減少跑步距離、頻率和強度50%
- 研究支持體外震波治療(ESWT)可能有效果
- 不建議使用護具,很少需要手術
額外治療
- 合適的貼紮可能改善症狀,強化加強小腿的內翻肌和外翻肌
- 對於平足(pes planus)患者,應考慮使用更具支撐性的鞋子或鞋墊
- 對於高足弓(pes cavus)患者,應考慮在鞋子中增加緩衝或使用減震鞋墊
- 考慮每 3 到 6 個月換一雙新鞋,約穿 200 到 300 英里 (320公里到480公里)
手術
- 對於反覆出現的情況,可能會考慮以下手術
- 手術放鬆脛骨內側邊緣的比目魚肌筋膜,雖然脛骨內側應力症候群不是一種腔室症候群,但釋放此筋膜有助於緩解疼痛
- 切斷比目魚肌在骨膜上的附著點,可以緩解相關的骨膜炎
- 對脛骨內側骨膜進行電凝燒灼,允許骨膜癒合並重新附著
後續追蹤
- 更改訓練技巧,增加休息日,加入非負重活動如游泳和騎自行車的交叉訓練日
- 慢慢增加訓練強度/持續時間,每週不超過10%
- 大部分患者進行早期和積極的康復後,在幾週內可恢復,不遵守治療計劃可能導致3至4個月無法返回運動
參考文獻
- Tibial Stress Syndrome (Shin Splints) - Knee & Sports - Orthobullets
- 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 - StatPearls - NCBI Bookshelf (nih.gov)
- Br J Sports Med. 2018 Sep;52(18):1213-1214. doi: 10.1136/bjsports-2017-098907. Epub 2018 Mar 24.
- Br J Sports Med. 2012 Sep;46(12):861-4. doi: 10.1136/bjsports-2011-0904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