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1月13日 星期六

[游泳] 另一個游泳運動常見傷害 水中勇者蛙腳膝



四十歲的晉峰進入門診剛坐下,就指著自己的兩腳膝蓋說不舒服,穿著正式看起來像白領上班族的他,應該還不到退化性關節炎的好發年紀,一問之下,原來他這兩三個月開始學游泳,一開始自己找了些書籍來看,也到游泳池請教練幫忙指導一下,姿勢跟速度是慢慢進步了,膝蓋卻痛了起來。

年輕的時候曾經打球受過傷,所以有點年紀之後不再踏入球場,聽朋友說游泳運動很少有運動傷害,對於保持身材也有幫助,他在三個月前下定決心,要認真學好年輕時候沒有學好的蛙式。

蛙式是成人比較好入門的泳姿,很多成年才開始學游泳的人,都是從蛙式開始,如果在游泳池裡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每個人的蛙式都不一樣,光是踢腳的姿勢就有大蛙小蛙之分,但不管什麼蛙,如果姿勢不正確都可能會造成運動傷害。




什麼是蛙腳膝?

蛙腳膝是游泳選手中排名第二的運動傷害,蛙式泳者中蛙有34-86%曾有膝蓋疼痛的困擾,蛙式泳者的膝蓋通常會有內側或前側的疼痛,可能發生的病變包括復發性內側副韌帶、髕股疼痛症候群、髕骨肌腱病變、內側滑囊炎、大腿內收肌群拉傷等。疼痛通常起因於蛙式的鞭式踢腿時,外翻動作對膝蓋所造成的負擔,導致膝蓋內側受到牽引、側邊受到壓迫。

來源:https://www.sportsinjuryclinic.net/sport-injuries/knee-pain/acute-knee-injuries/medial-ligament-sprain

根據過去研究自由式沒有顯著增加膝蓋疼痛的狀況,但是蛙式增加4倍的疼痛風險,蛙腿的髖關節適合外展角度約37-42度,踢腿所造成的疼痛,取決於收腿時髖關節外展的角度和腳踝蹠屈、外轉的角度,這些會造成內側副韌帶的疼痛,另外髖關節外展角度較大,也和髕骨內側疼痛有關。

針對游泳選手膝蓋疼痛的影像學研究,核磁共振共振下發現脂肪墊水腫、骨頭水腫或膝蓋積水等,但是核磁共振的異常發現,在無症狀選手身上是否需要治療,仍是一個未定的難題。

蛙腳膝的可能原因


成蛙腳膝的原因跟游泳的流體動力學有關,因為反覆的蛙腳動作屬於極端的外旋到踢直的動作,會增加膝蓋內側的壓力,進而導致軟組織受傷風險。

目前造成的原因,可分為外在與內在的病因:
外在因素包括:訓練年限、年紀、競賽強度、踢腿技術錯誤(髖關節外展角度太大或太小、內轉角度不夠、踝關節蹠屈、外轉角度錯誤)

來源:https://childdevelopmentresources.wordpress.com/tag/hip-internal-rotation/

內在病因包括:髕骨與膝關節的穩定度、髂脛束症候群、Osgood-Schlatter’s disease、Sinding-Larsen-Johansson disease、膝蓋內半月板病變、內側副韌帶損傷、內收肌群與膕旁肌群拉傷等。

如何避免與治療?


蛙腳膝除了初步評估、視診、理學檢查之外,透過X光可以排除髕骨高低位的狀況,也可以透過超音波了解周邊軟組織的情形,透過超音波的掃描對內側韌帶、滑囊炎與肌腱炎會有更多的了解,少數案例需要透過核磁共振去確認是否有半月板損傷、軟骨磨損或前後十字韌帶受傷。

復健治療的部分會針對發炎的病灶與整體動作鏈作處理,急性期給予短期消炎止痛藥,搭配適合的儀器治療,或針對較嚴重的部位給予注射治療、乾針或針灸治療,中長期要透過適當的肌力運動訓練,改善膝蓋疼痛增加穩定度。

目前針對蛙腳膝這樣的狀況,建議加強下肢與核心肌肉的訓練,並且避免錯誤的蛙式踢腿,髖關節與大腿前外側肌群的放鬆伸展(例如闊筋膜張肌、股直肌、髂脛束等)加強較弱的肌力(例如臀肌群),矯正動作避免反覆發生。訓練時建議採取逐漸增量的方式,增加訓練強度。

如果下肢退化性關節炎造成的疼痛考慮用水中運動暫時取代蛙式,可以改善疼痛、失能和生活品質,嚴格來說,游泳或水中運動帶來的好處仍遠大於運動傷害的風險,透過適當治療,可以減少蛙腳膝發生與獲得更好的健康。


參考文獻
  • Epidemiology of Injuries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 in Competitive Swimmers. Sports Health. 2012 May; 
  • Aquatic exercise for the treatment of knee and hip osteoarthriti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6 Mar 23;3:CD005523. 
  • MRI of the knee in asymptomatic adolescent swimmers: a controlled study. Br J Sports Med. 2012 Mar;46(4):268-72. 
  • Knee pain in competitive swimming. Clin Sports Med. 1999 Apr;18(2):37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