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4月23日 星期二

[心得] 運動醫學系列 運動心理學:強化心理素質進入無人之境



心理素質包括什麼?


自信心、壓力管理、意象、專注、動機、目標設定、激發調整、溝通、準備計畫,這些都是心理素質的一環,透過六階段的心理技能訓練,從賽前開始幫助運動員逐步做好心理準備

  1. 建立良好關係
  2. 診斷心理能力
  3. 教育課程
  4. 心理技能訓練
  5. 應用到比賽
  6. 評估及修正 

前兩階段大多是觀察、交談、大量觀察、評量、獲取訊息,第三四階段開始將運動心理學的技巧與策略帶入訓練,最後兩個階段就是隨隊觀察並且調整修正。雖然只有六個階段而已,需要的是大量觀察與練習、累積經驗。

賽前的準備計畫、賽中的準備計畫、逆境的應對計劃,這些都是運動心理諮詢老師能帶給選手的幫助。老師甚至會規劃出賽前一天、當天起床、到達賽場、熱身、上場前、比賽逆境的心理策略與行動,甚至出場動作與比賽完訪談訓練,也都是強化選手心理素質的方法。

NSCA的肌力與體能訓練這本教科書中,也有篇章提到運動心理學,簡短整理出以下內容:

Ideal performance state


心理學家探討運動員理想的表現狀態ideal performance state,發現他們對於這個狀態的描述都有以下特點
  • 不害怕失敗
  • 不需考慮或分析自己的技能表現(進入動作自動化階段)
  • 注意力集中且聚焦在活動本身
  • 毫不費力的感覺
  • 自我控制感
  • 甚至出現時間與空間的扭曲,感覺時間過得很緩慢 

Kobe Bryant也曾描述過這種狀態:當你進入這個領域,你很有信心知道一切都對了,一切事情的發生似乎都變慢了,當這狀態發生時,你真的不會試圖去聚焦現在發生什麼事,因為下一秒鐘你可能就會失去他,你只是試圖活在當下,不讓任何事去打破這個節奏。


運動員的情緒,會收到覺醒、焦慮及壓力所影響,覺醒代表在經歷過強烈的激發後,產生的正面思考,每個運動員的心理層面感受不同,覺醒的力量也會不同。

焦慮可分為認知焦慮和身體焦慮,認知焦慮帶來緊張感、不安與擔心等負面感覺,身體焦慮讓身體肌肉緊張、心跳過快,甚至腸胃不適。

壓力也可以分為正面與負面壓力,負面壓力產生痛苦焦慮等狀況,而正面壓力激發了精神能量與覺醒。

運動心理學有幾個理論來解釋情緒與運動表現的關係,例如驅力理論、倒U字型理論、個人最適功能理論、災難理論和逆轉理論等。

心理技術可能提高運動表現


橫膈膜呼吸法:腹式呼吸是一種基本壓力管理技術,因為透過腦幹的呼吸系統和心臟連接的回饋機制,這種呼吸方式能改變自主神經系統的平衡,讓迷走神經張力或副交感神經的活動發生,減少對骨骼肌的神經刺激,造成深層放鬆的感覺。

漸進式肌肉放鬆:將肌肉先短暫收縮10-15秒,然後有意識的放鬆,動作從一個肌肉群進行到下一個肌肉群,直到所有的肌肉都處於最佳放鬆狀態。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可能會有嗜睡的過渡期,不過多練習幾次之後就可以掌握技巧。

意象訓練:透過運動員的感官,模擬運動實況,這種創造經驗的認知技能,可以為潛意識的心理提供正面回憶,增強運動技能的有效性。

自我效能:是指人對於完成某件任務的自信程度,高度自我效能的人即使經歷失敗,也不會懷疑自己能完成任務的信心。透過自己親身的成敗經驗、觀察別人的替代經驗、經由他人的言語鼓勵、自我的意象訓練等,都是提升自我效能的技巧。

其他像自律訓練、系統性脫敏、自我談話、目標設定等方式,也都是提高表現的心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