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5年8月28日 星期四

[研究] 膝蓋退化關節炎怎麼辦?PRP注射能維持多久?最新研究給你更清楚的答案

 


王伯伯六十多歲,原本每天早晨都習慣到公園快走一小時。最近卻因為膝蓋疼痛,常常走不到十分鐘就要停下來。他嘗試過吃止痛藥,也去醫院打過玻尿酸針,但效果總是曇花一現。朋友推薦他「PRP 注射」,說是把自己的血液抽出來再打回膝蓋,可以修復關節,聽起來很神奇。但王伯伯的第一個問題也是大多數病人的疑問:「PRP真的有效嗎?能維持多久?是不是只是新名詞、老效果?」


這個疑問,其實研究也討論多年。隨著 2025 年兩篇重量級的系統性回顧發表,關於 PRP 在膝關節炎治療上的療效,答案變得比以往更清楚。我們今天就來把這些最新研究整理出來,用一般人能懂的語言告訴你,PRP到底值不值得考慮。


2025年8月27日 星期三

[復健] 退化性膝關節炎痛?認識高濃度葡萄糖增生治療(DPT):機制、效果、風險與實際做法參考

 



很多人以為退化性膝關節炎就是「老了、磨損了」,只能吃止痛藥、打玻尿酸、最後換關節。其實,還有一種介於保守治療與手術之間的選擇:高濃度葡萄糖增生治療(Dextrose Prolotherapy, 簡稱 DPT)。這篇文章帶你把概念釐清:它到底在做什麼?真的有效嗎?安全嗎?誰適合、誰不適合?看完你就能和醫師討論出一個可行的行動計畫

2025年8月25日 星期一

[運醫] 肌少症面臨手術怎麼辦?醫師教你術前復健把肌肉養回來

 


很多人以為手術前的準備就是抽血、影像、麻醉評估,頂多再「多吃一點、睡飽一點」。臨床上我們更在意的,往往是一件看不見卻影響很大的事『肌少症』。肌肉量和力量一旦不足,手術後比較容易住院久、合併症多、恢復慢;但好消息是,只要在手術前的幾週做對事,身體是可以被「預先調教」的。


這就是近年很受重視的「術前復健(prehabilitation)」概念:在手術前透過運動、營養與心理支持,把身體調到最佳狀態,替術後恢復鋪好路。近年的綜述也把手術前肌少症的預復健整理成五大面向:阻力訓練、營養優化、心理支持、慢性發炎管理與荷爾蒙平衡,強調要用個別化、跨團隊的方式來執行,才能真正改善結果。

2025年8月7日 星期四

2025年7月28日 星期一

[研究] PRP還是類固醇?運動傷害與疼痛治療的選擇考量

 


運動傷害的治療手段持續進化,其中「注射療法」成為近年熱門選擇。最常被提及的兩大療法,分別是濃厚血小板血漿(PRP,Platelet-Rich Plasma)以及皮質類固醇(Steroid)注射。這兩種治療方式雖同屬於局部注射,但在機轉、療效與風險上卻截然不同,尤其當治療需求不只一次、需要反覆施打時,更需審慎評估彼此間的干擾與交互作用。針對PRP與類固醇在肌腱炎、韌帶損傷、肌肉撕裂與關節退化等運動傷害中,進行深入比較,幫助讀者理清多次注射的利弊與臨床應用建議。

2025年7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