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9月15日 星期四

[復健] 肌少症治療後改善狀況

 


阿嬤緩慢地走進診間,從門口到診間桌子短短三公尺的距離,大約走了4-5秒鐘,可以看到阿嬤的四肢相對瘦弱,感覺薄薄的一層皮包著骨頭,緩緩地坐下後,阿嬤的女兒開始說這幾年的症狀:原本體力還行,一週有三次會去公園走走,不過疫情打亂了生活步調,原本的散步習慣變成足不出戶,體力更差、走路速度更慢,這一兩年還在家裡跌倒過幾次。


常見症狀


肌少症的人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過去簡單能做到的日常生活事務,變得無法完成,無法打開瓶蓋、上兩層樓梯中間需要休息、坐在椅子上要站起來變得吃力、拿鍋子或水瓶拿不久等,不只影響生活品質,嚴重的病人有時候平衡能力變差、容易跌倒,增加死亡率。這些都是老化跟肌少會出現的症狀,可是如果速度太快、症狀太嚴重,就不是正常的老化,除了病人本身,其他家人也要幫忙注意


多久後會改善?


目前肌少症的治療共識不管是訓練、營養或少部分藥物,都認為疾病的進展是可逆的,其中最多研究支持運動訓練可有效地改善肌肉量、力量與步行速度,相關的研究從較短的3-4個月到6-12個月都有,除了運動訓練之外,加上營養補充與認知能力訓練,對於整體預後也有幫助。


JAMA network open 2019年刊登的研究指出,透過運動訓練、營養補給跟認知訓練一起介入,3-6個月的追蹤期間,發現有效改善肌少症的狀況。跟過去的研究類似,目前肌少症的改善需要一些時間,3個月以上是目前大多研究的建議。


改善狀況


這篇研究指出,六個月後大約改善三分之一的肌少症,其中步行速度改善比例最高,前三個月就超過50%的病人改善,整體比例有高達70-80%。其次是肌力跟肌肉量,大約是19.3%跟7.6%。不過這篇研究的運動訓練非以高強度為主,過去的研究認為高強度的運動訓練,對於肌力的有顯著提升,老年人族群中實施高強度運動的難度較高,因為會降低訓練的順從性,對於運動無法堅持下去,如果能夠在順從性與訓練強度中取得平衡點,相信會得到更好的預後。



小結


研究結果跟個人的臨床經驗符合,不少肌少症族群透過治療(包括運動訓練、營養衛教與補給等)可以有效改善身體狀況,介入時間大約需要三個月,步行速度是其中改善最明顯的能力,有高達70-80%的人會改善。

期待未來能夠透過更有效的運動訓練計畫、充足的營養補充,讓改善時間縮短,並且得到更好的肌力、肌肉量與步行速度。


延伸閱讀

肌少症的不同診斷標準

肌少症的運動處方

肌少症的篩檢與診斷


參考文獻

Assessment of Sarcopenia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At-Risk Frail Adults Aged 65 Years and Older Who Received Multidomain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Netw Open. 2019 Oct 2;2(10):e191334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