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種疾病?
是的,每種疾病都可能會造成不同的後果,所以世界各國的專家會針對這個疾病撰寫不同治療指引,肥胖這個疾病也是,從美國、加拿大、英國與歐洲、日本、韓國等都有自己針對國情需求的治療指引,過去以為能吃就是福的觀念,在現今不一定適用,透過研究證實了過重與肥胖帶來超多問題,這幾年國健署的劉並調查可以發現台灣肥胖人口比例的上升,隱藏的危機在未來影響整個國家的國民健康水準。
如何診斷肥胖
常用幾個方式包括身體質量指數BMI、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法DXA或生物點阻抗分析法BIA推算體脂率、腰圍測量這些比較常見,因為要考量整個國家的整體死亡率、流行病學、橫斷性調查、世代追蹤調查研究等結果,所以每個國家診斷過重跟肥胖的標準不太一樣,像台灣是以BMI ≧ 24 kg/m2 及 BMI ≧ 27 kg/m2 分別為臺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的診斷切點。
BMI計算
用體脂率診斷肥胖有研究支持的標準切點,但是不同儀器所測量的體脂率差異過大,且會因年齡與測量環境不同而改變,比較難提供一個明確共識的體脂率切點來診斷過重與肥胖。腰圍某種程度代表腹部脂肪,雖然腰圍有一定的測量操作方式,目前對於腰圍、腰臀比或是腰高比作為評估的方式,目前沒有定論。
BMI告訴我們很多訊息,也有些無法只透過BMI來判斷,所以結合體脂率一起看有幫助,例如注重身材的健身愛好者,BMI常常超標,通常是肌肉量偏高影響BMI,而這些人的體脂率通常較低,另外有些BMI正常,但是體脂率過高的泡芙人(男性體脂率≧ 25%、女性體脂率≧ 30%),飲食狀況有所節制卻缺乏運動,特別是肌力訓練。不同性別的肥胖體態不同,男性來說,脂肪細胞肥大通常在腰部附近,所以中年肥胖的大叔會多了個肚子,女型的脂肪細胞通常在腰部以下,接近臀部與大腿,像水梨的樣子。
肥胖與疾病
肥胖與糖尿病有關,會增加得到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根據國外研究,改變飲食習慣跟運動習慣可以延緩糖尿病發展的可能,降低危險機率比達到40-60%。如果體重下降5%可以看到血糖與糖化血色素下降,肥胖的糖尿病人應以減少體重7-10%為目標,每天攝取熱量減少500-1000大卡,每週減重速率為0.5-1公斤,來達到減重跟改善血糖。
肥胖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例如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與代謝症候群,研究顯示男性肥胖者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相較於正常體重者高出40%,女性則是高出 53%。其他像退化性關節炎、睡眠呼吸中止症、憂鬱症、脂肪肝、不孕、胃食道逆流等疾病,都跟肥胖有關。
例如過重及肥胖會分別增加約2.5和4.5倍膝部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 且有劑量反應關係,代表體重越重,風險越高。肥胖也對精子活動力有影響,國外研究發現正常BMI男性活動精子量每毫升為 1860 萬,過重者為 360 萬,肥胖的人則為 70 萬,遞減的速度超快!不只是男性,肥胖也會造成女性許多生殖系統疾病,包括不孕、經期不規則、流產等,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則跟肥胖有很大關係。
治療肥胖的藥物是透過機轉讓人感覺到飽足感、身體對於脂肪的吸收能力下降,對於BMI介於27-30以上且伴隨三高的病人,可能會透過藥物協助減重,更嚴重的人可能透過手術,例如胃束帶手術、胃繞道、縮胃手術來減重。
完整的肥胖治療流程,包括身體評估、基本量測、生活型態修正、修正危險因子、飲食控制跟運動指導,最後才是藥物或手術的介入,前面3-6個月的努力非常重要,身邊有不少人認真起來在3-6個月透過飲食跟運動就達到理想目標。
飲食介入
飲食仍是對抗肥胖最有力的武器,要改善肥胖需要先了解兩個數值
基礎代謝率BMR,指的是身體在靜止狀態下需要消耗的最低能量,透過輸入的性別、年紀、體重和身高去估計,是根據過去數據統計得到的預估值
每日消耗熱能TDEE,估計每天生活所需的熱量,主要根據BMR與平常的活動程度去計算,如果是久坐上班且沒有運動習慣族群,TDEE等於BMRx1.2,如果是每週1-3天輕度運動族群,TDEE等於BMRx1.375,依序遞增,最多是到每天運動兩次的專業運動員,TDEE等於BMRx2
兩個公式可以拆解到很細,了解大致觀念並持續紀錄反而更重要,提供換算網址供大家參考
飲食介入有很多種方法,目前坊間包羅萬象,包括生酮飲食、低碳飲食、間歇性斷食、無麩質飲食、低GI飲食、改變腸道菌、代餐減肥,甚至服用各種減肥藥等,其實最健康最有研究支持的方式仍是熱量赤字,代表的是每天的熱量消耗是高於熱量攝取,一些極端的方式雖然減重成效快速,但是持續性都不夠,容易有復胖的可能,透過個人飲食喜愛、肥胖程度與健康狀況,其實有不同的搭配,只要遵守熱量赤字(負能量平衡)的原則,多選擇健康的原型食物,就能夠穩定的減下去。
運動處方
運動不只是有減重的好處,也有減少復胖、降低體脂肪跟內臟脂肪、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與死亡率的優點,單純只靠運動來減重成效較差,一個小時的中強度運動只能消耗300-400大卡的熱量,一公斤體脂肪(大約7700大卡)需要20幾個小時才有辦法消耗,所以建議搭配飲食介入成效才會明顯。
目前研究認為有氧運動跟阻力運動都有幫助,如果沒辦法長時間運動,利用零碎的時間仍能享受運動帶來的部分好處。高強度間歇運動是這幾年熱烈討論的話題,
高強度間歇運動HIIT是這幾年興起,以前用於專業運動訓練的運動方式,主要定義包括高運動強度80-100% 最大心跳率、介於1-4分鐘的短時間最大強度有氧、利用動態恢復或靜態休息區隔,HIIT可以結合肌肉和心肺訓練,也有一些促進運動後燃跟賀爾蒙分泌的效應,也有少部分研究提出能減低運動後食慾的結論。
如果只看減脂結果,短期高強度間歇運動減脂的效果沒有優於中強度有氧運動,不過從時間的層次來看,高強度間歇運動可能比中強度有氧運動少花將近40%的時間,是比較有效率的減重方式。肌力訓練帶來的好處也具備節省時間、後然效應跟增肌減脂的好處
除了運動處方的FITT內容之外,設計可以使用 SMART 的五點原則
- Specific因人而異
- Measurable能夠測量
- Attainable可能達成
- Realistic符合實際
- Trackable可追蹤後續
美國運動醫學會針對肥胖病人的運動考量提出幾項建議
- 針對肥胖者開始低至中強度的運動計畫前,通常不需要運動測試
- 使用beta-blocker或糖尿病藥物的病人,要注意運動時間與藥物服用時間
- 肥胖者大多是低運動能力者,建議採用低的開始負荷量(2-3MET),並且每階段小負荷(0.5-1MET)遞增的過程
- 訂定目標達成短期和長期減重目標,建議設定在3-6個月減少體重的3-10%
- 每天熱量攝取低於 1,500 大卡的低熱量飲食法,在減重初始時期可以減輕較多的體重,但這樣的飲食方式只適用於挑選過的人且建議短時間使用。
- 過了減重初始期後,要加強醫療專家、營養師和運動訓練專家與肥胖病人的溝通
- 可以利用每次大於10分鐘或其他不同類型中強度的身體活動累積總活動量
- 為了維持長期減重的成果,應逐漸增加中至高強度運動時間,直到大於每週250分鐘
少數BMI ≧ 40 kg/m2或BMI ≧ 35 kg/m2且有危險因子的人會考慮減重手術,不過術後治療仍包括運動,研究證實可以手術後運動能加強並維持減重效果,開完刀不代表一切的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
小結
要解決過重與肥胖並不難,沒有偏方、沒有馬上見效,如果有,很大可能是騙人或傷身體的方式,透過健康的飲食跟持之以恆的運動,就能不花大筆金錢就能回到健康的身材。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