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4月6日 星期二

[復健] 我才五十幾歲,為什麼會有肌少症?身體肌肉質量檢測儀器比較

 


門診走進一位五十幾歲的婦女,如果不看病患資料,我會以為她只有四十幾歲,舉手投足之間的神韻可以感受到注意身材的保養與維持,在門診的閒聊中發現她有固定去運動中心的習慣,走走跑步機或參加一些團體的瑜伽運動。


最近的她感受到上下樓梯比以前無力,請她測個握力發現,竟然只有16公斤!


在門診安排一些檢測,並且語重心長的跟他說:您可能有肌少症。


有點受到驚嚇的說:我才五十幾歲,又固定在運動,為什麼會有肌少症?


肌少症的成因很多,病理機轉主要跟下列因素可能有關

1. 年齡老化與神經肌肉的變化

2. 相關的賀爾蒙變化,例如雄性、雌性激素、生長激素下降有

        關,身體的肌肉細胞開始凋亡

3. 胰島素阻抗增加,影響蛋白質的合成與分解作用

4. 慢性發炎物質增加

5. 日常蛋白質跟能量攝取不足或吸收不良

6. 慢性疾病影響:失智症、情緒障礙、糖尿病、慢性腎臟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心衰竭、肝硬化、骨質疏鬆等。

7. 長期藥物使用:抗憂鬱藥、降血脂藥、利尿劑


如何檢測全身骨骼肌肉質量?


肌肉重量約占體重的30-40%,四肢肌肉佔全身肌肉的70-80%,肌肉是運動能力的來源,肌少症的診斷之一需要檢測全身骨骼肌肉質量ASM(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透過校正方式可以計算是否有肌少症。


世界各國根據自己與周邊國家的相關數據,列出肌少症的校正公式,有的以ASM/身高平方、ASM/體重、ASM/BMI平方等方式,亞洲是以ASM/身高平方為判斷標準。


肌肉質量的測定包括有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MRI、生物電阻抗分析BIA和雙能量X射線吸收儀DXA。MRI與CT分別有費用昂貴、輻射量的考量,也因為設備大多在醫院,對於病患檢查有較多不便。DXA可同時檢測骨密度但有微量輻射,而BIA則是快速、無輻射線,卻犧牲一點準確度。


觀念調整,方法可以多元


傳統觀念所推崇的飲食,以清粥小菜為主的飲食習慣,對於肌肉所需要的蛋白質往往攝取量不夠,如果吸收不足,怎麼有辦法期待製造出足夠的肌肉量?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吃肉吸收不好、容易脹氣,但是現在已經有很多食品可以減少吸收不良的狀況,讓老人家也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取量。


老年人喜愛的伸展或和緩的運動,相對於肌肉的刺激是不夠的,無法促進肌肉生長,何況隨著年紀變大,肌肉量逐漸減少,應該做的是盡一切可能去減緩這個狀況發生,而不是跟隨過去的觀念老去。就算年紀不大,如果年輕時儲存的肌肉量不多,肌少症的狀況可能會提早到來。


肌少症跟很多重大健康事件發生或危險因子有關係,例如跌倒、體重減輕、骨折、失能、其他慢性疾病、近期住院,再次進入肌少症的惡性循環。


肌肉的質量在30歲以後可能開始減少,40歲後每十年減少8%,70歲後每十年減少15%,針對危險因子較高或有重大健康事件後的族群,例如長期臥床、中風後、住院時間長、長期運動量不足的人,特別是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透過肌少症篩檢可以了解目前的肌力狀況。


除了注重營養之外,運動是最好的方法之一,透過運動可以改善肌肉流失的問題,運動前風險評估建議尋求專業的醫師諮詢,特別是有慢性疾病或固定服藥的患者,不常運動的人可以從中低程度的運動開始,逐步增加運動的強度,朝向增加最大負荷訓練。



小結

選擇適合的檢測儀器,可以提早了解自己的身體肌肉質量狀況,搭配適當的飲食和運動,可以改善肌肉量、肌肉強度、肌耐力,訓練的過程其實不只是肌力,平衡與正確的生活姿勢也大都在運動訓練的範圍之內,進而減少老年人跌倒、長時間行走肌耐力不足、上下樓梯吃力、對於搬重物感到無力等狀況。


延伸閱讀:肌少症的篩檢與診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