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2月2日 星期日

[復健] 水中復健的歷史與發展


水中復健在復健、運動等方面都有其療效,英文名詞繁多,例如hydrotherapy、balneotherapy、water therapy、spa therapy、aqua therapy等,中文部分醫療領域大多稱為水療、水中復健,運動領域的大多叫水中有氧、水中運動等,都可以廣泛地稱為水療或水中復健,當然可以繼續細分,涵蓋的範圍略有不同。


水療的起源

在西元前1500年就曾經被記載用來抵禦發燒造成的不適,希臘時代的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在西元前400年也記錄使用冷熱水浸泡的方式來治療疾病,包括肌肉痙攣、關節疼痛等,羅馬人將希臘的浴場文化發揚光大,除了利用水池來洗澡,也用來治療風濕性疾病、癱瘓或外傷等狀況。

可惜之後的中世紀等年代,西方浴場文化與水療發展有限,也沒有留下太多紀錄,直到西元1700年代再度受到重視而加以研究。

水中復健發展的過程當中可以發現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都提出自己的想法加以研究,從德國醫師Sigmund Hahn、John Floyer爵士、Vincent Priessnitz農夫、Sebastian Kniepp牧師等,都持續推進水療的進展,例如Kniepp推行的水中治療方式,利用不同水溫搭配水管或淋浴等方式來浸泡身體,現在也很常見。

天然溫泉也屬於水療的一種,不管是在歐洲、美洲,以及亞洲,都伴隨天然溫泉周邊發展相關設施與飯店,水療在休閒娛樂中也有一定角色。


觀念的轉變

在19世紀以前,水中復健的模式大多屬於被動的浸泡,在1920年代有人提出水中體操hydrogymnastics的觀念,利用水的浮力,加上水中的主動運動方式,開始將水療的應用推廣到運動相關疾病,例如小兒麻痺,罹患小兒麻痺的美國小羅斯福總統,就是幫忙制定小兒麻痺治療方針的主要推動者,他也在白宮內建造了泳池。


有部電影Warm spring溫泉有段劇情,就是小羅斯福總統進行復健的過程,在The News Lens裡有篇文章這樣敘述:

『他經由介紹,開始到喬治亞州溫泉鎮(Warm Springs)的度假山莊進行水療。雖然復健的程度非常有限,但是卻讓他的心境經歷了極大的改變。

在治療的過程中,他徹底感受到身分的轉變,從養尊處優、呼風喚雨的人生勝組,變成一個處處飽受歧視的病患,不能在公開場合與一般人一同進食、不能與一般人共同使用水療設備

在這個白人與黑人不能使用同一個車廂、同一個廁所、同一個飲水台的南方社會裡,他第一次打從心裡體會到,被主流社會排除、拒絕、蔑視,是甚麼樣的滋味,這些無法言喻的親身經驗,在他後來當州長與總統後一系列的社會福利政策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水療沒有治好他的腳,但是治好了他的心。

他徹底地意識到:如果他在乎自己殘廢的腳,那麼所有的人都會在意他的殘廢。』


持續演進的過程

1980年代水中復健經歷一場變化,水中有氧運動變得熱門,許多無法承受陸地有氧運動的人開始推廣,搭配當時YMCA推展的社區性運動,讓關節炎患者開始接受水中有氧的觀念與運動。

水中復健很多技術都是從原本的復健技術去改良的,例如feldenkrais method、PNF、Bobath等,透過水療來改善身體失能的障礙。

水中復健的觀念雖然在許多領域中推行已久,但是過去相關實證研究不算多,這幾年的研究開始增加,除了退化性關節炎之外,腦傷、中風、脊髓損傷等神經系統傷害,肌肉拉傷、韌帶重建術後等運動傷害相關,多發性硬化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免疫疾病相關,甚至是孕婦與嬰兒,都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支持水中運動是有所幫助的。

可惜目前現況是,多數病人並不清楚水中運動對他們的好處、醫療相關人員對於水中運動的技巧不熟悉、游泳教練僅止於游泳姿勢的修正與教學,種種因素讓水中運動就像好酒沉甕底一樣,等待發現它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