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2月14日 星期五

[研究] BJSM十個關於背痛的新觀念

來源:https://ylmsportscience.com/2020/02/12/10-helpful-facts-about-low-back-pain/

在最新一期BJSM的主編介紹中,提出十個關於背痛的觀念,還特別製作了一張視覺化圖示infographic方便記憶,個人認為Yann Le Meur做的比較清楚所以頁首放他的圖,後面是BJSM失敗的對照圖XD




小小測驗,以下關於背痛的觀念,你認為對的有幾個?
  • 下背痛是嚴重的醫療問題
  • 下背痛的症狀會一直持續甚至在晚年惡化
  • 持續性的下背痛跟組織傷害總是有關
  • 下背痛的病人總是需要進一步的影像檢查
  • 運動跟活動時的疼痛,通常代表傷害到脊椎的警示訊號
  • 下背痛跟不良的坐姿、不良的站姿以及拿重物有關
  • 較弱的核心肌群會導致下背痛,強壯的核心肌群可以預防下背痛
  • 重複的脊椎負重會導致組織損傷
  • 再次發生的疼痛是因為組織受傷
  • 用藥物、注射或手術治療下背痛是有效的


如果上述問題你認為都不太對,恭喜你,你的觀念已經updateBJSM最新版!

迷思與新觀念的衝擊


過去關於背痛有不少迷思,這些觀念困擾很多民眾,甚至一些專業訓練或醫療人員,會有這樣的迷思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很多想法來自於線性的思考邏輯,缺乏網狀的反覆推敲,不一定經過科學的推演與驗證。

這幾年新的研究證據,告訴我們一些不同於以往的觀念
  • 下背痛可能令人害怕,但大多數不是致命的
  • 下背痛不會因為年齡而變嚴重
  • 持續性的下背痛跟組織傷害關係不大,跟負面想法、過度擔心行為等更有關聯
  • 影像學檢查大多無助於下背痛的預後與恢復,影像學的異常報告有可能出現在正常無症狀的人身上
  • 漸進性的運動對於脊椎是安全且健康的,運動時疼痛不代表一定傷到脊椎
  • 不良的坐姿、不良的站姿以及拿重物等姿勢不會直接導致下背痛
  • 較弱的核心肌群不會導致下背痛,訓練核心肌群是件好事,但過度緊繃反而壞事,適度的伸展會有幫忙
  • 脊椎負重動作大多是安全,也可以逐漸強化肌群
  • 反覆的下背痛大多跟活動量改變、壓力、情緒有關,而不是因為組織受傷
  • 對於長期持續性的下背痛,藥物、注射與手術等治療通常不太有效,可以考慮其他較低風險的方式



臨床治療指引的轉變


目前很多臨床治療指引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CPG)在研究數量增加後,進入另一個改革的時代,特別是在一些很難歸類且治療方式眾多的症狀,下背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2018Lancet有篇論文指出,過去的很多臨床治療指引推薦的治療很多來自於高收入國家的研究,主要著重在治療,而非預防,成本過高,而指引中的影像檢查、藥物、休息、注射治療跟手術也可能被過度強調。

2020BJSM有篇系統性評論,收集了44篇全世界針對肌肉骨骼關節疼痛的臨床治療指引,其中11篇的論文屬於高品質,針對下背痛的CPG高品質論文有4篇,在單純下背痛的狀況有提到幾個重點
  • 不要單獨使用acetaminophen藥物
  • 不要使用鴉片類藥物止痛
  • 不要使用抗憂鬱類藥物,例如SSRITCA
  • 不建議椎間盤置換,某些狀況下才接受關節融合手術
  • 不應該使用注射治療(例如facet jointmedial branch blockintradiscal injection、甚至prolotherapy and trigger point injection)

沒錯,很多人常使用的prolotherapy跟其他注射方式也被拿出來鞭...


小結


這幾年針對下背痛的研究與討論都很熱絡,還沒有出現一個讓所有人都心服口服的治療指引,光是下背痛是否需要接受影像學檢查這個問題,就讓大家討論許久…捫心自問
  • 是否清楚每個影像學檢查的偽陽性、偽陰性的差異?數字與背後的含義?
  • 熟悉下背痛疾病的警示標誌red flag?以及常見的異常疾病症狀是否了解?

為了反對而反對,不了解過程而單純反對影像學檢查,其實也站不太住腳,因為避免不必要影像學檢查的前提,大多需要確定排除病理性疾病與red flag的狀況

下背痛的原因很多,解答也很多,相信在追求更多實證的未來,應該會慢慢浮出更清晰的答案。

p.s BJSM這一兩年很有趣,提了不少毀三觀的看法衝撞大家的腦袋與世界,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1 則留言:

  1. 整理了很多新觀念並輔以實證證明,真的非常讓人驚訝和耳目一新,尤其是姿勢不良、搬重物不會直接導致下背痛,哈哈哈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