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12月22日 星期日

[心得] 全國游泳教練研討會心得



感謝游泳多多舉辦這次研討會,下半場請到日本具志統教練來分享賽前準備,他提出的幾個關鍵讓大家去規劃課表

1. 你該做什麼去制定訓練計畫
2. 如合設定目標
3. 如何達到目標
4. 訓練方式
5. 如何記錄訓練過程






制定訓練計畫


  • 制定計畫前,需要了解自己過去是否有達到這個成績?
  • 如果沒有的原因是什麼?遇到的阻力有哪些?
  • 也要分析成績停滯的原因?並且分段強化,例如強化出發、增加速度、轉身訓練、後半段耐力、游泳技術等
  • 如果想要繼續訓練,你之後的訓練動機是什麼?是奧運標準或全國紀錄?

這些在制定訓練計畫之前就需要了解且思考的,因為這些會影響到後續的目標計劃,也需要了解自己過去缺點,與動機是否能支撐煎熬的訓練期

設定成績目標

在設定目標部分,教練提出SMART原則,SMART過去最常用在商界,目前這樣的概念這幾年也被推行到不同地方,例如教育界、管理、醫療、機械等追求績效或成績的領域

  • Specific 明確具體:就是用具體的目標清楚設定要達到的標準,如果設定的目標模凌兩可,就無法將目標有效地讓所有人了解
  • Measurable 可測量:目標是明確的,最好是明確的數據,作為依據
  • Agressive 積極(有些書是寫attainable可實現性):需要是可達到的夢想,而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
  • Realistic 現實(有些書是寫relevant相關性):計畫需要適時實際可行的
  • Time-based 時間性:目標具有時間限制,就是需要在某個期限內達成目標,而不是漫無限制的訓練

根據上述原則擬定每個區段的目標

例如出發時間、前半段時間、後半段時間、觸牆時間等,如果設定的標準是奧運A標,就要從A標的成績去反推各個階段該完成的事情,積極的改造訓練跟被動的消極訓練會有截然不同的成果,每次成功都是透過每個階段都達成小目標才能完成最後的大目標。


教練也提出不同泳姿一百公尺測驗成績的參考標準

  • 例如自由式100公尺的第一個50跟第二個50差距應該在2-2.5秒內,如果差超過2.5秒,代表耐力不足或前段速度衝太快
  • 仰式00公尺的第一個50跟第二個50差距應該在1.5-2秒內,如果差超過2秒,代表耐力不足或前段速度衝太快
  • 依此類推,蛙式是在3.5-4秒內,蝶式在2-4秒內

以上原則是根據過去日本國家隊的標準去建立的,雖然沒有說明理論,但是個人認為這樣檢測的方式,例如前50跟後50的秒數差距在一般人應該會呈現常態分佈,但如果標準拉到國家隊等級,可能才適用於這樣的秒數標準,一般人的差距可能更大。

而在選手每天的訓練量,具教練認為一天很少超過7000公尺,如果是中長距離選手會到7500公尺,一般選手大概5000-5500公尺,如果降低訓練量到6000,就要提升訓練的品質。


乳酸堆積跟無氧閾值


最後有提到高原訓練、乳酸堆積跟無氧閾值(AT值anaerobic threshold),其實一直以為AT值是今天重點,沒想到只講一點點XD



不同的運動強度使用的主要能量系統會有所不同(可參考之前文章運動生理學:撞牆原來與能量有關),簡單來說,當運動的強度跟時間逐漸增強,血乳酸開始增加會先達到有氧閾值(aerobic threshold),在這強度之前,運動能量大部分來自有氧代謝的供能系統。

當強度與時間繼續往上時,運動員開始缺氧,達到所謂無氧閾值(anaerobic threshold),之後運動時的能量會開始加入無氧供能系統,超過這個標準之後乳酸開始快速堆積。無氧閾值除了乳酸值判定之外,也可以用換氣量、心跳率來判斷。

類似的概念的訓練方式,目前在路跑訓練應用已經很廣泛,而且搭配智慧型手錶可以監測很多數據,可惜今天教練沒有多談,連高原訓練也只說到前三天建議8秒內的訓練方式,避免乳酸過度堆積,國外研究在這部分已經進行一陣子,期待未來游泳項目有更多的討論。

p.s 阻力訓練的訓練量有人提問,具教練列舉幾個動作跟訓練天數,但細項並沒有多著墨,不過從他列舉的動作可以發現日本國家隊有做增強式訓練,這在台灣泳隊可能還是相對少見的,過去醫師、物理治療師透過專業輔助教練,讓運動員降低傷害、儘早恢復,未來肌力與體能教練也會在各種運動項目佔有一定重要的角色(可參考文章短距離游泳的肌力體能

p.s 感謝主辦單位的籌劃,這幾年東南亞各國的成績逐漸趕上台灣,期待台灣未來在游泳項目的成績能有更多突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