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8月15日 星期四

[心得] 運動醫學系列 運動內科學 魔鬼藏在細節中的周邊神經傷害



運動所導致的周邊神經損傷大約佔所有周邊神經損傷的6%,其中以上肢為主,受傷機轉以重複動作所造成的慢性傷害為主。

常見的症狀有疼痛、麻木、無力等症狀,因為症狀不易區分,而且必須對骨骼肌肉與神經走向熟悉,相對於運動所造成的肌肉骨骼傷害,運動造成的神經損傷通常診斷時間需要更久,兩者不易區分之外,也可能同時發生。


依時間區分


周邊神經傷害可以粗略的分為急性、亞急性與慢性,急性神經傷害因為立即的壓迫、拉扯或撕裂所造成,慢性傷害大多因為過度使用而造成。

過度使用代表重複相同動作、肌肉持續收縮太久、周邊軟組織損傷或肌肉肥大而壓迫,並且沒有足夠的休息恢復,相對於一般人,運動選手大多接受規律性的訓練,訓練週期中不一定有足夠的恢復期。

依受傷程度區分

神經損傷主要根據Seddon Sunderland分類,也可以分為運動部分受損造成無力,或感覺部分受損造成感覺異常,不同等級的損傷代表不同程度的病變,在神經肌電圖與核磁共振(MRI)下會有不同的變化。

最常用來診斷神經損傷的檢查是神經傳導與肌電圖檢查(NCV/EMG),檢查的異常發現通常在病變後2-3週才容易發現。對於透過理學檢查不易發現的輕微無力症狀,肌電圖可能可以發現。

MRI有時會用來診斷相關神經損傷,可以看到影像上較嚴重的神經損傷以及周邊軟組織傷害,對於早期診斷有幫助,對於肌電圖可能無法發現的病灶,也有互補之處。

而近幾年超音波影像與技術的進步,也有越來越多的神經損傷可以透過超音波去幫忙判斷,超音波的優點在於便利、可作動態檢查,對於在某些姿勢才會誘發神經壓迫症狀時有幫助。

常見的症狀

周邊神經損傷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無力、感覺異常、疼痛、麻木等,可能同時幾個症狀一起出現或者單一症狀,要依據受傷的神經位置而定。

 

跑者

注意趾間神經(Interdigital nerve)、脛神經(Tibial nerve)、腓神經(common peroneal nerve)

 
跑者比較常出現問題的是足底的趾間神經(interdigital nerve)造成的神經瘤(Morton neuroma),通常影響的位置在第三四趾之間有感覺異常,類似尖銳、燒灼痛感,甚至酸麻的症狀。會受傷的機轉是跑步的推進期,腳趾需要做比較大角度的伸展,壓迫到神經,通常跑鞋選用太軟的足弓支撐、高足跟、過度旋前的設計,比較容易造成壓迫的狀況。


來源:https://www.orthopaedicsurgeon.com.sg/patients-education/foot/mortons-neuroma/

腳踝處會出現神經問題的是脛神經(tibial nerve),經過足踝關節內側時因為神經被壓迫造成踝管症候群(tarsal tunnel syndrome),比較容易出現問題的人在於足踝關節角度受限、過度旋前的足踝造成大姆指外展肌肌肉張力(abductor hallucis)過大、或者因為旁邊有腱鞘囊腫(ganglion cyst)壓迫到神經、少數的跑者是因為肌肉肥大而壓迫到脛神經。

來源: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tarsal-tunnel-syndrome


跑者足(Jogger’s foot)是另一個可能受傷的地方,脛神經走向足底時有三個分支,其中一個medial plantar nerve主要是在足底的內蹠神經(medial planter nerve)被壓迫而造成足底疼痛。被壓迫原因包括穿過外展拇趾肌(abductor hallucis)的纖維組織(knot of Henry)、外展拇趾肌過度肥大、足踝過度旋前而被壓迫。
來源:http://www.footdoc.ca/Website%20Nerves%20Of%20The%20Feet.htm

小腿外側的腓神經(common peroneal nerve or fibular nerve)從膝蓋後側走往小腿外側,可能因外力直接撞擊小腿外側,或因為腳踝被撞擊受到拉扯而急性損傷,慢性病變可能因為過度使用、或小腿肌肉間的腔室壓力過高導致,例如慢跑。症狀包括小腿外側麻木感、腳踝背屈無力的垂足等。

膝蓋至足踝內側的隱神經(saphenous nerve)、足踝後側的腓腸神經(sural nerve)、踝關節前面的神經(superficial peroneal nerve)、髖關節外側的外側股皮神經(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也有被壓迫的可能。

自行車

注意陰部神經(pudendal nerve)、正中神經(median nerve)、尺神經(ulnar nerve)

自行車造成的周邊神經損傷在跟姿勢有關,因為騎車的過程需要手腕支撐上半身重量,因此比較容易受傷的是位於手腕掌側的正中神經(median nerve)跟尺神經(ulnar nerve),根據統計,長距離的騎車後,有超過一半的人會有尺神經麻痺的不適,也有不少人會正中神經壓迫的腕隧道症候群。

陰部神經(pudendal nerve)會從胯下穿過屁股底部的兩條韌帶之間(sacrospinal and sacrotuberous ligament),因為久坐壓迫或摩擦可能會對神經造成傷害,根據研究,一週騎超過400公里的人有超過一半的男性選手會有胯下鼠蹊部麻痺的感覺,有少部分的人可能會抱怨暫時性的勃起困難。

來源:http://neuropathyandhiv.blogspot.com/2019/03/neuropathy-and-cycling-potential-problem.html#.XVRGs5MktUQ

正中神經(median nerve)在手肘會經過肌肉(pronator teres)的中間,穿過結締組織(lacertus fibrosis),控制彎曲手腕及手指的大部分肌肉,以及前臂跟手掌的部分感覺,在手腕處會經過腕隧道(carpal tunnel)進入手掌。


在手肘跟手腕處各有容易壓迫的地方,其中正中神經被壓迫的腕隧道症候群,在一般人也常見,比較相關的運動包括自行車或需要輪椅輔助的運動,另外在舉重、健美與球類運動也有一定比例。可能的症狀包括手指前三指半麻木感,甚至抓握無力的症狀。

尺神經(ulnar nerve)在手腕會經過蓋氏管道(Guyon canal),在手腕處壓迫的相關運動,例如:自行車或需要輪椅輔助的運動,可能會有手指無名指、小指麻木感,或手掌尺側無力的症狀,依壓迫的位置而定。


棒球、排球

注意肩胛上神經(suprascapular nerve)、腋神經(axillary nerve)、尺神經(ulnar nerve)

棒球選手,除了指定打擊之外,投手、野手都因為練習或比賽需要投球,過度使用造成的微小創傷累積下來,容易受傷的周邊神經是上肢,這些傷害也可能出現在類似運動機制的選手,例如美式足球的四分衛。

根據統計,大聯盟的投手大約有4%的選手有肩胛上神經(suprascapular nerve)損傷的問題,這條神經會先穿過一個凹槽(suprascapular notch),控制棘上肌(supraspinatus muscle)以及棘下肌(infraspinatus muscle),之後會再穿過另一個凹槽(spinoglenoid notch),控制棘下肌(infraspinatus muscle)

這條神經控制肩膀周圍的感覺,以及兩條肌肉(supraspinatus and infraspinatus muscle),需要過肩投球或殺球的棒球、排球或網球選手,比較容易神經損傷的地方主要是在spinoglenoid notch的附近,造成棘下肌的萎縮與肩膀疼痛的問題。

來源:https://shoulderelbow.org/2017/01/14/suprascapular-nerve-decompression/

腋神經(axillary nerve)的損傷比肩胛上神經(suprascapular nerve)損傷少見,損傷機轉主要是因為直接損傷或是在肩膀後側四角空間(quadrilateral space)被壓迫,症狀會以肩膀外展或外旋無力、肩膀外側感覺異常為主。





在四角空間壓迫的原因可能是在投球的late cocking時期,因為肩膀後側肌肉收縮,而造成症狀。如果腋神經損傷過久,可能會有小圓肌與三角肌的萎縮。另外背很重登山包的人,也可能壓迫到腋神經。



來源:https://www.concordortho.com/patient-resources/patient-education/topic/8529ad00100fdf59a3d7c19cf0c4039c


尺神經(ulnar nerve)在手肘通過肘隧道(cubital tunnel),因為投球的瞬間造成的壓力,或者因為壓力累積造成的骨刺而造成周邊尺神經受到壓迫,尺神經通過肘關節後會穿過flexor carpi ulnaris muscle這條肌肉,有部分的人是前臂的(flexor carpi ulnaris muscle)肌肉過於肥大而壓迫到尺神經,棒球選手比較容易壓迫的地方在手肘處,可能有前臂內側與手指無名指、小指麻木感,或無力的症狀。

網球

注意橈神經(radial nerve)、肩胛上神經(suprascapular nerve)

網球選手比較容易有神經損傷問題的地方在上肢,橈神經(radial nerve)是比較常見的,因為在經過肘關節之外,他會經過一個結締組織(arcade of Frohse),以及旋後肌(supinator muscle),可能會導致後骨間神經症候群(posterior interosseous syndrome),另一個可能壓迫的地方在手肘近端,被三頭肌的外側頭所覆蓋的地方。


來源:http://diseasesdic.com/radial-tunnel-syndrome/

手肘重複做出旋前、旋後的運動比較容易造成橈神經損傷,例如網球正手拍反手拍交替。症狀疼痛的位置在手肘外側,手腕背側,有些人甚至導致手腕無力做出伸直動作。

跟棒球選手一樣,網球不少需要過頭的動作,所以也可能出現suprascapular nerve肩胛神經壓迫的症狀。

舉重或健美

注意內側胸神經(medial pectoral nerve)、正中神經(median nerve)、尺神經(ulnar nerve)

最近盛行的舉重或健美項目,會呈現比較大的肌肉,根據統計,服用生長激素或類固醇的選手導致的肌肉肥大,神經壓迫的機率比較高。比較常壓迫的神經在胸大肌下面的medial pectoral nerve,其他可能壓迫的神經是在手腕的正中神經與尺神經,跟訓練的手握方式有關。

美式足球、柔道

注意頸部神經根(C5-C6)、臂叢神經(brachial plexus)、副神經(spinal accessory nerve)

神經刺痛症候群Stingers(也稱為burners) syndrome,屬於急性週邊性神經損傷,主要出現在美式足球運動員或頸部可能遭受衝擊的運動類型(例如拳擊、柔道、籃球、舉重),因為撞擊造成頸部神經根(C5-C6)、臂叢神經(brachial plexus)的神經牽引拉伸、壓迫性損傷。

可能出現灼痛或刺痛為主的感覺異常,痛感從上肩部或鎖骨附近向周圍延伸到肩部,有時會蔓延擴散到前臂與手指。出現的時間短暫約數分鐘以內,可能會有長時間的無力,並且可能復發,進而導致失能。


來源:https://www.hughston.com/brachial-plexus-traumatic-nerve-injuries/

另一個可能受傷的是副神經(spinal accessory nerve),這條神經控制斜方肌(trapezius) 與胸鎖乳突肌(SCM),神經走向在脖子兩邊外側,有時候會因為過度拉扯而受傷,例如柔道、拳擊等運動),因為這條神經控制的是運動功能,選手會抱怨無法做好抬高肩膀的動作。
來源:https://mechanobiology.weebly.com/blog/cranial-nerve-xi-spinal-accessory-nerve-deficit


射箭、游泳

注意胸長神經(long thoracic nerve)

胸長神經(long thoracic nerve)損傷相對於其他神經比較罕見,胸長神經控制前鋸肌(serratus anterior)的收縮,神經走向沿著胸壁外側表淺處,受傷的機轉可以分為急性或慢性,急性代表的是胸壁外側遭受撞擊使得神經受損,例如:空手道、柔道等運動,慢性機轉通常是肩膀需要反覆做出過頭伸展的動作、或者肩胛骨後縮的動作,例如射箭、游泳、排球等。症狀包括肩膀出現無力無法輕易外展抬高、翼狀肩胛等狀況

體操、美式足球

注意股外側皮神經(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股神經(femoral nerve)

股外側皮神經(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急性損傷的問題可能發生在骨盆外側容易被撞擊的運動,例如美式足球、橄欖球等,因為過度使用或被壓迫的運動,容易出現在潛水員、登山客和體操選手,潛水員因為潛水時需要背負一定重量的腰帶,登山客的背包很多有腰帶輔助固定,體操選手在於訓練時髖關節的重複動作,不管是急慢性損傷,症狀以大腿前外側的感覺異常為主。


來源:https://www.epainassist.com/sports-injuries/thigh-pain/meralgia-paresthetica-or-bernhardt-roth-syndrome

股神經(femoral nerve)在髖關節處經過髂腰肌之間往大腿的方向走,控制大腿前側肌肉與下肢內側大部分感覺,舞蹈、芭蕾、體操選手的動作需要髖關節大角度的活動,可能因為髂腰肌肥大或受傷出現血塊壓迫到股神經,導致無力軟腳或大腿內側感覺異常。


來源:http://pathologies.lexmedicus.com.au/pathologies/thigh-nerve-entrapment-syndrome-meralgia-paraesthetica-or-bernhardt-roth-syndrome
其他像腹肌拉傷要注意的髂腹股溝與髂腹下神經(ilioinguinal and iliohypogastric nerve)、二頭肌拉傷要小心的肌皮神經(musculocutaneous nerve)、運動時跌坐或梨狀肌受傷而造成的坐骨神經問題(sciatic nerve),以及很多很細的表皮感覺神經,也有運動導致的神經損傷報告,但案例相對較少。

小結

運動傷害造成的周邊肌肉骨骼問題可能同時伴隨周邊神經損傷的問題,尤其運動員的無力症狀相對一般人更不易察覺,了解運動傷害的機轉,加上詳細的病史與理學檢查、功能檢測,輔以影像學檢查,某些周邊神經損傷的診斷相當不容易,有可能做完所有檢查,得到的仍是一個無法百分百確定的答案。

急性神經壓迫或撕裂問題,需要評估移除壓迫物或開刀,之後再搭配復健運動治療。

慢性神經損傷問題給予傳統的休息、藥物以及物理儀器治療可能不夠,在神經周圍注射治療的研究近幾年蓬勃發展,另外對於整體動力鍊、運動也必須包含在後續的治療之中,以避免再次受傷。

p.s 感謝台大北護分院張凱閔學長、聯新運動醫學科醫師同仁給予文章內容建議


參考文獻
  • MRI  of  sports-related  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 AJR Am J Roentgenol. 2014 Nov;203(5):1075-84.
  •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in sports. Acta Clin Croat. 2018 Sep; 57(3): 561–569.
  • Sport-related  in jury and pain classification. Handb Clin Neurol. 2018;158:423-430.
  • 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  in  Sport. Neurol Clin. 2017 Aug;35(3):559-572. 
  •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in  sport: an overview. Handb Clin Neurol. 2018;158:381-384.
  •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in sports. Continuum (Minneap Minn). 2014 Dec;20(6 Sports Neurology):1605-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