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拉傷常見於喜愛運動的人,這個月就遇到三位類似的案例,其中一位是踢足球、一位打棒球,另外一位是素人跑者,九月的時候有看到BJSM blog介紹這篇論文,剛好在增生學會有看到Andy學長分享線上研討會內容,Kevin凱閔學長在上次USMSIT超音波工作坊也有提到肌肉損傷,未來超音波我覺得在這部分的診斷會越來越明確。
最常見的運動傷害是肌肉拉傷
精英運動員中最常見的運動傷害不是腳踝扭傷,肌肉拉傷在運動傷害中可能至少佔30%,再次受傷的可能性高達60%,而小腿內側肌肉拉傷有些人俗稱網球腿,最常見的是內側腓腸肌(medial gastrocnemius)斷裂,除此之外也可能是比目魚肌(soleus muscle)或蹠肌(plantaris muscle)。
不是所有的小腿疼痛都是肌肉拉傷,也要考量近端阿基里斯肌腱斷裂、深部靜脈栓塞、膕動脈瘤、壓力性骨折、轉移痛、慢性腔室症候群、蹠肌損傷等。
過去我們有肌肉損傷的基本分類(可參考之前文章超音波透視肌肉損傷的微小變化),而這篇研究的超音波對於這些診斷以及回場、回到工作預後判斷有更多資訊,讓我們能更清楚損傷的狀況。
在小腿肌肉的超音波中,請病人做足踝的背屈跟蹠屈非常重要,我們可以看到腓腸肌跟比目魚肌的同步連動關係
小腿肌肉損傷類型分五種
Type 1 肌腱膜損傷(myoaponeurotic injury)
最輕微、比例較多的肌肉損傷,病人有可能症狀持續數天就逐漸恢復
- 內側腓腸肌跟比目魚肌的腱膜:完整的
- 纖維脂肪膜跟肌纖維:縮回
- 血液積液:在隔膜跟腱膜之間
- 血腫:無
- 腓腸肌跟比目魚肌的同步連動:正常
Type 2A 腓腸肌腱膜損傷(gastrocnemius aponeurosis injury)
Type 2A 範圍小於50% 寬度(with a <50% affected GA width)
Type 2B 範圍大於50% 寬度(with a >50% affected GA width)
主要是用超音波的掃描肌肉的transverse plane去分2A跟2B,這樣的分類可能仍有討論空間,但這篇研究認為這樣的分類仍能給予更多資訊
- 內側腓腸肌跟比目魚肌的腱膜:破裂
- 纖維脂肪膜跟肌纖維:縮回
- 血液積液:在隔膜跟腱膜之間
- 血腫:可能有
- 腓腸肌跟比目魚肌的同步連動:要看影響範圍大小
Type 3 游離腓腸肌腱膜損傷(free gastrocnemius aponeurosis tendinous injury)
第三型很特別,有時候超音波跟MRI的影像認為影響範圍不大,但選手症狀持續跟恢復的時間卻很長,其實第三型比較像肌腱損傷,相比於肌肉,肌腱恢復的時間較長
Type 4混合腓腸肌腱膜損傷(Mixed injury)
會混合前幾型的損傷,例如type 2B加上type 3之類
- 內側腓腸肌跟比目魚肌的腱膜:破裂
- 纖維脂肪膜跟肌纖維:縮回
- 血液積液:在隔膜跟腱膜之間
- 血腫:可能有
- 腓腸肌跟比目魚肌的同步連動:要看影響範圍大小,通常會影響
臨床上的重要性
回場時間跟肌肉損傷有很大的相關性,在運動員中這種關係特別明顯,而在臨床相關的處置,如果可以通常會建議抽出積血,然後壓迫24-48小時,然後再次確認狀況,如果還有積血會再次抽取,可能執行數次,直到變小到不見,這樣可以減少疤痕組織的形成,加速恢復時間,避免肌肉功能受到影響。
另外如果使用助行器或步行靴,會建議維持在90度的自然角度,特別是在type 2B跟type 4的病人,可能需要使用1-2周輔助用具。
小結
小腿肌肉拉傷很常見,回想這個月遇到的幾個病人,他們分別是type 1、type 2A跟type 3,前面兩個分別透過增生治療跟PRP注射恢復的很快,type 3的病人雖然肌肉端損傷不大但治療恢復效果較慢,在這篇研究中告訴了我們答案。
搭配一些常用的肌肉測試或阻力測試,甚至動態超音波下的變化,能讓真相越辯越明,運動醫學不只是經驗累積,未來需要持續更新知識、創造研究價值才能讓照護品質更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